@毕业生!应届生入职前提前实习,劳动关系从何时算起?
@毕业生!应届生入职前提前实习,劳动关系从何时算起?
为丰富课余生活、增加工作实践,不少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利用课余时间、实习期间入职或兼职参加工作实践并获取经济报酬。
他们能否与用人单位
建立劳动关系?
业绩不达标被辞退
“白干了?”
2023年5月22日,在校大学生小魏入职某建筑公司,双方签订《见习协议书》,约定小魏的见习期为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
双方口头约定,小魏取得毕业证书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试用期两个月,从小魏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计算。
此后,小魏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未予受理,小魏遂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与某建筑公司2023年5月22日至2023年9月17日存在劳动关系。
如何确定劳动关系
确立的时间?
法院审理认为,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小魏在2023年5月22日入职时虽未取得学历证书,但小魏系具备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具备劳动者资格,且小魏见习期间遵循其入职的某建筑公司规章制度、接受公司管理、从事公司所安排工作,符合劳动关系成立的要素。
法院遂判决某建筑公司与小魏自2023年5月22日起至2023年9月17日止存在劳动关系。
➤ 法律并未禁止在校大学生作为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具备劳动合同主体资格。
未签劳动合同、提前实习阶段
是权利保护的空窗期吗?
若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遵循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有明确的岗位并接受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报酬,则双方之间实际上建立了劳动关系。
但若在校大学生是以实践课堂知识、参加工作实习为目的,不求取劳动报酬或者通过短期、不定期劳务获得一定勤工俭学性质的报酬,则不应认定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故不能以“兼职”或“实习生”为依据简单认定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双方建立的关系符合劳动关系条件时
应予以确认
在校大学生应聘时应如实陈述自己的在校情况,用人单位在明知对方尚未毕业、仍愿意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应认定双方构成劳动关系。
若用人单位并无招录在校大学生的意愿,在校大学生为获得就业机会,隐瞒自己尚未毕业等真实情形的,则可能因构成欺诈而影响劳动合同的效力。
无论是在校大学生选择实习见习、勤工俭学、毕业入职,还是用人单位考虑降低用工成本、招揽优质人才,劳资双方均应提高法律意识,妥善保存入职及在职的相关资料,及时签订书面实习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原文来自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