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健康科普丨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注意做好这几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健康科普丨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注意做好这几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npysrmyy.com/detail/2636.html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最近气候多变
人员聚集的地方
容易成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渠道
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注意做好以下这几点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进行繁殖而引发的疾病,这些病原体类型,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根据人体喉部的环状软骨下缘为区分界限,呼吸道感染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例如流感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指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感染,如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患者一般在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痛、发热等。

为什么春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

首先,冬去春来,随着气温的回升,万物生发,细菌与病毒的繁殖能力提升,增加了人们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而春季季节性的柳絮、干燥空气中的粉尘等易刺激腺体分泌增加黏液分泌,纤毛运动减弱,粘膜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症状易加重患者继发感染。

其次,春季最容易乍暖还寒,气温不稳定,衣服增减不定,受凉感冒的概率变大,从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及由此引发的慢性呼吸疾病加重。再次,经历了一个缺乏运动的冬季、春节的暴饮暴食和作息不规律,身体的免疫力较低,一旦接触高载量的细菌病毒,感染的几率直线上升。

传染途径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指的是传染源通过打喷嚏、咳嗽或谈话的方式,将载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和飞沫,传播给易感者。飞沫传播距离较短,一般为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

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的方式。直接接触如亲密接触;间接接触可以理解为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空气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含有病原体的微小颗粒物,传播一般发生在相对封闭、狭窄的环境中。相比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病毒载量更低,传播力也要小。

春季常见呼吸道疾病症状

1. 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尤其以甲型多见。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到50%。


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持续时间可达一周以上,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病程比普通感冒长。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上感”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临床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有些有发热、伴以咽喉痛、扁桃体肿大等。

3. 急性支气管炎

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为: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4. 肺炎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临床上分为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肺炎的症状虽有不同,但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常为共同症状。

5. 肺结核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致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我国有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现象,是我国目前急需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午后潮热、乏力、盗汗等。

6.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感染者90%以上均可发病,发病者以6个月至5岁儿童为主。


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斑、皮肤斑丘疹。

7. 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密切接触也可传播。儿童发病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为:症状较轻,发热一日出疹,从面部开始至全身,一日出齐,三日后退疹。

8.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15岁儿童多见,尤其是5-9岁儿童。

主要临床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发热等,可累及其他腺体和脏器,常见的继发症有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经空气飞沫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征。早期隔离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控制疾病传播。

10. 百日咳

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病原体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任何年龄都可罹患百日咳,人群普遍易感,但在青少年和成人中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为:典型百日咳有3个临床阶段:卡他期(流涕喷嚏、流泪、结膜充血、咽喉微痛、轻微咳嗽,类似感冒症状,没有特异性)、痉咳期(一般持续26 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咳嗽加重,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吸气“鸡鸣样回声”)和恢复期(一般持续23周,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减轻,咳嗽后呕吐也逐渐缓解)。

11. 猩红热

是A族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后和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儿童和青少年居多。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咽喉疼痛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12.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的特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或其污染的用具也可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尤以5~9岁为高发。


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也可有低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发热第1~2天即迅速出疹。皮疹为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胸、腹、背),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春季呼吸道疾病如何预防?

  1. 室内勤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有利于排除污浊空气和病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1. 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触摸口鼻眼、注意个人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有效减少病毒传播。


3.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1. 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5. 科学正确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场所,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止飞沫传播,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1.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诊断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