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症候群8大症状最常见!吃什么帮助改善经前症候群?
经前症候群8大症状最常见!吃什么帮助改善经前症候群?
经前症候群(PMS)是许多女性在月经来临前都会经历的困扰,据统计,约有47.8%的女性会受到其影响。从烦躁易怒到头痛腹痛,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时还可能发展为经前不悦症(PMDD)。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经前症候群的常见症状,并提供科学的改善方法。
经前症候群(英文: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顾名思义,发生在月经来的前几天,有些女性总是会觉得特别烦躁、易怒,有时也会出现头痛、腹泻等症狀,生活彷彿瀕臨失控邊緣。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可能就是「经前症候群」作祟!根据台大医院的健康电子报,约有47.8%的妇女都会受经前症候群困擾,也就是说,每2个女生中就有1个月经来临时会出現不适。
功能医学专家欧瀚文医师曾在访谈中说明,月经来临时会出现这些前兆,和体内的荷尔蒙变化相关。当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远比黄体酮更多,两者比例失衡,就可能出現「雌激素佔優勢」的现象,引发经前症候群。而根据美国妇产科医会的定义,判断经前症候群方式包含:
- 月经來的前5天,出現至少1种不适症状,且连续3次月经周期都出现相同状况。
- 症状在生理期开始后4天内就会消失。
- 不适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包括人际关系、社会、职场。
经前症候群症狀有哪些?一張表看懂這些月經來前兆最常發生!
经前症候群十分普遍,不过每个人月经来临时遇到的症状都不太一样。中醫師林立涵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衛教資訊中提到,生理期來臨的前兆高達150多種,並可以歸納為心理、生理、行為3大類:
- 心理症状:紧张、焦躁、易怒、情绪起伏大、忧郁、绝望、自我贬抑;
- 生理症状:头痛、头晕、恶心想吐、乳房肿痛、小腹闷胀、手脚水肿、拉肚子、腰酸、身体疼痛、体重增加;
- 行为症状:提不起劲、容易疲劳、不想出门、社交欲望低、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改变、容易冲动、睡眠品质下降、嗜睡。
在众多月经前兆当中,哪些症状最常发生?《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过《OpView社群口碑资料库》,追踪「经前症候群」的网络声量持续三个 月,并列出经前症候群症状的网络讨论度排行:
排名 | 症状 | 网络声量 |
---|---|---|
1 | 头晕、头痛 | 2771则 |
2 | 情绪起伏大 | 755则 |
3 | 腹部不适 | 692则 |
4 | 肌肤问题 | 418则 |
5 | 肌肉酸痛 | 252则 |
6 | 疲劳 | 240则 |
7 | 乳房肿痛 | 195则 |
8 | 腹泻 | 181则 |
由上表可以发现,在台湾最常被讨论的经前症候群症状为头晕、头痛,其他包括情绪起伏、腹部不适、肌肤问题等,可能都是台湾女性常面临的经前困扰。
如果发现自己的经前症候群特别严重,也可能是得到「经前不悦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妇癌基金会秘书长赵湘台医师在妇癌基金会网站上指出,如果有些人的经前症候群症状严重,强烈干扰到日常生活,可能会进一步被诊断为「经前不悦症」。经前不悦症的发生率约有3~8%,根据美国精神科协会的标准,如果妇女连续2个经期,在生理期来前都有5种以上不适症状,而且出现至少一个心理症状,极可能就是经前不悦症。
经前症候群的饮食改善法:月经前一周吃什麼?营养师教你生理期来之前这样吃!
如果想要减缓经前症候群的痛苦,在月经来的前一周,可以吃什么东西调理身体?营养师林俐岑在个人网站上,列举改善经前症候群的5大饮食原则:
- 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取:林俐岑营养师强调,生理期之前特别需补充B群、维生素C、钙、镁。
- 维生素B群:维生素B1可以帮助能量代谢、维持神经功能正常,并促进消化道正常蠕动;B6则有助于辅助合成血清素、多巴胺等,能够稳定情绪。
- 维生素C:维生素C又称为「抗压维生素」,有助于对抗压力,并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帮助铁质吸收。
- 钙:能够稳定情绪、放松血压。
- 镁:能让肌肉放松、稳定血压、放松心情。
- 摄取色胺酸丰富食物:色胺酸为身体合成血清素的原料,如果体内血清素足够,可以帮助放松心情、缓解忧郁。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包括鸡胸肉、鲑鱼、毛豆、燕麦、鸡蛋、牛奶等。
- 多吃鱼类、鱼油:近年许多研究发现,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对抗忧郁,可以缓解月经来临时的情绪低落。
- 避免重口味食物、加工制品:加工食品、重口味的饮食通常含有大量「钠」,若体内钠离子过高,很容易加重经前水肿的问题。
- 避免吃太多甜食:当情绪烦躁、低落时,难免会想吃点甜食让心情变好,不过一不小心吃过量却可能造成身体负担。林俐岑营养师建议,如果想吃甜的不妨摄取水果、番薯等带有甜味的天然食材。
经前症候群的伸展运动、穴道按摩:1动作、8穴道改善腹痛、焦躁
如果想要舒缓经前的症狀,还可以透过一招伸展运动、8个穴道按摩,來改善身体不适!
缓解经前症候群的伸展运动:婴儿式(兔子式)
台湾医学瑜伽创始人谢明儒在《医学瑜伽 解痛圣经》一书中,教大家一个简单的伸展动作「婴儿式」,能够伸展腰部、腹部肌群,有效缓解和预防生理期导致的腰痛、腹痛。
- 步骤:
- 先呈现跪趴姿势。
- 将臀部稍微往下坐,双手往前趴,整个身体缓缓往下。
- 身体向下到前额点地为止,并将胸口往下推,不要拱背,感觉脊椎向后上方延伸。
- 注意:
- 可以拿一个有厚度的抱枕,垫在大腿与小腿之间,填满大腿和臀部之间的空隙。
- 如果本身筋比较硬,可以将双膝打開一點,讓背部比較容易放鬆、伸展。
缓解经前症候群的穴道按摩
林立涵中醫師提供8个穴位,如果想要缓解经前症候群,平日就可以多按摩这些穴位,让体内的「气」更畅通。每个穴位大约需按压3~5分钟,直到按压处有微微的酸痛感即停止。
- 四关:四关分别为左右手掌虎口处的合谷穴,以及左右脚背第一、二趾中间的「太衝」。略为施力按压这4个穴道,就能让全身的气息更舒畅。
- 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再向上2吋,按压此處具有安神定心神的效果。
- 三阴交: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为肝、脾、肾3条阴经的交匯处,属于妇科要穴。
- 风池、太阳穴:按压位于后脑杓下方两侧的风池穴,以及额头两侧的太阳穴,有助于缓解头痛。
- 太谿:太谿位于脚踝外侧,如果月经来临时容易水肿,可以按压此穴。
- 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按压此處可以有效缓解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