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控制饮食,血脂却还是高?需警惕这些误区
辛辛苦苦控制饮食,血脂却还是高?需警惕这些误区
血脂异常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心血管健康,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控制血脂而采取各种饮食措施,但其中不乏一些误区。本文将为您揭示常见的血脂控制误区,并提供科学的建议。
1、炒菜不能放油?
控制血脂并不是一点油都不能吃,有一些“好油脂”,比如橄榄油、菜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鱼油等等,这些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坏胆固醇”LDL-C、增多“好胆固醇”HDL-C,适当食用不仅不会有害健康,甚至还有助于血脂水平的控制。
2、鸡蛋黄一点不能吃了?
很多人知道鸡蛋含黄胆固醇比例较高,但是小小的一个蛋黄总量并不大,因此所含的胆固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另外,血液中的胆固醇只有三分之一来源于食物,剩下三分之二则来源于肝脏合成,因此适量食用(比如,一周吃三个)鸡蛋黄并不会显著升高血脂。
3、不能吃肉只能吃素?
肉类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长期不吃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因此适量摄入肉类还是必要的。可以选择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白肉,比如鸡胸、鱼肉等。
需要注意的是,肝脏、肾脏、脑花、鱼籽、蟹黄等动物内脏富含脂类,一定要少吃。
4、没有油脂的食物可以随便吃?
肝脏可以把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脂肪,因此虽然没有直接摄入油脂,吃多了米面等主食还是会血脂高。我们的肝脏转化能力非常强大,因此要想控制好血脂,需要全方面控制热量摄入,并不是少吃油脂就可以的。
另外,一些精加工食物虽然看起来没有多少油,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实加了不少。食用之前一定要记得关注一下食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看看油脂含量到底高不高。
5、吃了降血脂药就不需要控制饮食了?
即使有药物辅助,饮食控制还是必要的,要是吃得不对,药物的作用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被抵消。例如,他汀类药物会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因此服药后身体便会代偿性地增加胆固醇吸收,此时再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吸收会显著增加,从而影响药物的降血脂效果。
所谓“是药三分毒”,药物并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味依赖它们。控制饮食虽然辛苦又麻烦,但血脂稍高的时候最好还是先饮食运动控制,实在控制不住再吃药。
本文专家:
司逸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郭语 复旦大学2020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