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生教你:正确认识冠心病,不要过度治疗,不做重复检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生教你:正确认识冠心病,不要过度治疗,不做重复检查!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04/08/17164483_1148106572.shtml

冠心病是当代中国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已接近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面对这一高发病状况,许多人由于对冠心病缺乏正确认知,容易在诊疗过程中产生恐慌,甚至出现过度治疗或重复检查的情况。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正确认识和管理这一疾病。

冠心病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当代中国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已接近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

面对这一高发病状况,许多人由于对冠心病缺乏正确认知,容易在诊疗过程中产生恐慌,甚至出现过度治疗或重复检查的情况。实际上,科学对待疾病、合理管理健康,才能做到有效防控冠心病,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负担。

冠心病的核心问题是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供粮管道”,负责为心肌输送氧气和营养。当这些管道因为脂质沉积、斑块形成等原因变得狭窄或完全堵塞时,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受损,进而引发胸痛、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冠状动脉就像是城市中的高速公路。如果公路上堆满了垃圾或者施工导致车道变窄,交通就会堵塞。而心脏的“交通堵塞”是很危险的,严重时可能威胁生命。

危险因素与诊断方法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以及家族遗传史等。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往往互相叠加,进一步加速冠状动脉的病变。

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见的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冠状动脉CTA(冠脉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

许多患者在不同医院或科室就诊时,往往会因为缺乏明确的病历共享机制,被要求重复接受同样的检查。这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或其他损害。权威指南建议:冠心病的检查应根据病情轻重和诊断需求来选择,避免盲目重复进行无创或有创检查。

例如,《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2018)》指出,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A是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而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疑难病例和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因此,患者在检查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每项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从而避免重复检查。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很多患者在确诊冠心病后,会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追求“更彻底”的治疗方案,甚至主动要求进行支架手术或药物治疗加量。事实上,冠心病的治疗并非“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危险程度,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近年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普及让许多患者误以为,只要植入支架就能“一劳永逸”治愈冠心病。实际上,支架治疗仅适用于那些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且引起明显症状或心肌缺血的患者。

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权威研究如《ISCHEMIA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指出,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改变在改善预后方面,并不逊色于支架植入。

更重要的是,支架植入术并不能阻止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再次发生狭窄或堵塞。因此,在治疗中,患者应避免盲目追求手术,而是重视药物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在控制症状和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擅自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例如,阿司匹林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而他汀类药物虽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等副作用,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考虑在医生建议下更换其他类型的降脂药物。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中医药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中国中医药循证评价数据库》显示,丹参、三七、川芎等中药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此外,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应作为西医治疗的补充,而非替代疗法。同时,中成药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以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日常管理建议

冠心病的治疗不仅依赖于医学干预,更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管理。以下几项建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风险:

  • 健康饮食:冠心病患者应选择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深海鱼类,少吃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比如,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应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心绞痛。

  • 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饮酒应适量,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 控制情绪: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会加重冠心病的病情。患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项目包括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正确认识冠心病,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检查。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管理健康、预防危险因素,是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所在。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制定合理的诊疗和随访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健康无忧。

参考文献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 《ISCHEMIA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2018)》
  • 《中国中医药循证评价数据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地中海饮食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柳叶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