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用药指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青少年抑郁症用药指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儿童的抑郁症发病率约为2%,青少年的发病率则在4%-8%之间,这一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对家庭和谐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青少年抑郁症的用药选择,特别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主要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此外,青少年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厌学、睡眠障碍、疲劳乏力、食欲显著变化等症状。与成年人抑郁相比,青少年患者更容易出现激越烦躁、易怒、不服管教、攻击行为甚至离家出走等表现。
治疗原则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首选认知行为疗法,同时推荐锻炼、家庭治疗和人际治疗。经过6-12周的心理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物。
药物治疗选择: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治疗药物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被列为一线治疗方案。抗抑郁药物治疗需要在4-6周内评估疗效。
SSRIs的具体情况分析
注意事项
超说明书使用:目前在国内,儿童青少年抗抑郁药物在临床上超说明书使用的情况比较常见,用药前需充分告知家属,取得明确的知情同意。
禁忌症:对药品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及正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禁用。同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停药管理:中止抗抑郁药物治疗时,应在6~12周内逐步停用抗抑郁药物,并根据停药/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调整药物剂量。
自杀风险监测:研究显示抗抑郁药使用与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自杀行为相关,家长及看护者应妥善保管好药品,使用中应密切监测。
生活方式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家属应帮助儿童青少年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多运动,培养健康的习惯爱好,远离有害物质,改善患者的情绪。
专业指导:上述药品均为处方药,必须经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后,遵照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服药或改变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管药师钟丽红撰写,经该中心药学部主管药师梁倩莹和副主任药师莫小兰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