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真的是最好的吗?
纯棉,真的是最好的吗?
纯棉面料因其舒适性和亲肤性而广受欢迎,但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本文将从吸湿排汗、保暖性、易皱、缩水、变硬等多个维度,科学分析纯棉面料的优缺点,并对比其他纤维材料的性能。
在很多长辈的眼里,棉的衣服就是最好的。
但实际上,纯棉只是一种普通的面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完美。
纯棉排汗性弱不是最好的内衣材质
内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吸湿排汗。可能大家小时候都有过同样的经历:在外面玩时,父母会在你贴身衣服和背部之间垫一块小毛巾,专门用来吸汗。否则汗液积攒在背部与纯棉内衣上,被冷风一吹凉嗖嗖的,不仅容易感冒,甚至还有引发毛囊炎、湿疹等病症的可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这其实就是考验内衣能不能快速吸收人体的汗液(吸湿),然后快速散发出去(排汗)。
纯棉的吸湿能力其实还算不错。纺织上一般用「回潮率」衡量纤维的吸湿能力,回潮率越高,则吸湿性越强。棉的公定回潮率为 8.5%,在中等水平。但排汗能力就比较低了。棉纤维吸水膨胀后,纤维与纤维之间的间隙会变小,排汗会变得很受限制,体感不透气且沉闷湿腻,面料也不容易干。
其实不光是贴身秋衣,内裤、袜子都要考虑到这个功能。而相比于纯棉,可能莫代尔、粘胶、竹纤维,或者它们混纺的面料会更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很多运动品牌贴身的衣物,很少用纯棉材质,也是这个道理。
纯棉的保暖性表现也不算特别好
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有感知,曾经流行的大棉衣、大棉裤和棉被,现在已经升级换代成了羽绒、羊毛等更轻薄、更保暖的材质。
我们衡量衣物是否保暖,一般看纤维的「导热系数」。纤维的导热系数越高,热量流失的速度越快,保暖性相对就越差。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
图片来源:《纺织材料学》
棉的导热系数在常见面料中,就属于较高水平,由此带来的,就是保暖性相对较差。即使棉纤维的中空结构能圈住一部分空气,但也杯水车薪。
从图上可以发现,如果想要保暖,羊毛等导热系数低的材质才是更好的选择。
棉被有一些小缺点
首先,它容易皱。棉纤维的回弹性比较差,所以当纯棉的衣物受到压折后,就不容易抚平,容易变皱,尤其是面料比较薄的夏装。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其次,容易缩水。很多人可能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洗了几次的纯棉 T 恤,就缩水了。这是因为在吸收水分后,棉纤维胀大,经纬向纱支不一样,收缩强度不均匀,产生棉纱会缩短的现象,所以纯棉的衣物比较容易缩水变形,类似的还有羊毛类衣物。
最后,它还容易越洗越硬。在晾晒的过程中,随着水分蒸发,棉织物中的纤维也会逐步靠近,甚至粘在一起。晾干时,纤维会一定程度上定型,这时棉织物的手感可能就变得硬硬的,难以很好地贴合身体。
当然,棉也有优点。棉本身比较细腻且触感柔软,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有一定亲肤性。还不容易起静电。棉纤维本身不容易导电,又具备一定亲水性,对于一到秋冬就厌烦「噼里啪啦静电折磨」的人来说,还是不错。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最最最重要的是——
棉质衣物相对便宜,性价比高。所以想穿就穿吧,少花点钱,说不定还能减少金钱造成的家庭矛盾。
在化纤没有问世的时候,是棉毛丝麻这类纤维陪我们走了几千年,我们的确不能忘了棉大衣、厚棉被给我们带来的回忆。但新纤维也有很多性能上的突破,为我们带来不可忽视的便利性。
传统天然纤维和功能纤维并没有谁比谁好,它们性能互补,可以共存,我们各取所需。
本文经由 东北大学材料学硕士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