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一带九馆两小园”三公里范围内打造全方位全龄段儿童成长幸福乐园
佛山市:“一带九馆两小园”三公里范围内打造全方位全龄段儿童成长幸福乐园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并印发了《广东省城市建设领域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第二批——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名单,佛山市“‘一带九馆两小园’三公里范围内打造全方位全龄段儿童成长幸福乐园”案例成功上榜,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背景情况
为解决城市内儿童公共文化资源分散,大面积绿地休闲空间缺乏等问题,佛山新城整合资源,全面布局三公里范围内的儿童友好体验圈。目前,佛山新城在滨江湿地景观带沿线,打造九大儿童友好阵地——佛山科学馆、图书馆、青少宫、城市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世纪莲体育馆、大剧院,以及交通公园和气象主题公园两个社会实践体验公园。通过对“一带九馆两小园”的适儿化提升,把“一米高度”的儿童友好理念和儿童需求充分融入到片区建设中,集中体现全方位全龄段建设佛山儿童友好城市的美好愿景。
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
亲子家庭在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露营聚会
主要做法
佛山市图书馆少儿阅览区
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外观
佛山科学馆室内场馆照
(一)纳入总体规划项目库和CFC 规划导则,保障适儿化改造成效。把佛山新城的滨江湿地公园、佛山市图书馆、科学馆、青少宫、展览馆、文化馆等纳入《佛山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总体规划(2023-2035 年)》儿童友好城市示范性项目库,确保片区适儿化改造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出台《佛山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CFC)规划导则》,明确将儿童友好理念全面融入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游憩设施的升级改造,全面指导佛山新城“一带九馆两小园”儿童友好空间体系构建。
佛山新城交通公园航拍图
在佛山新城交通公园开展儿童安全出行科普宣教活动
佛山市图书馆常态化举办“蜂蜂故事会”活动
佛山市图书馆《青蛙王子》亲子绘本阅读会活动
(二)遵从儿童视角,让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享受乐趣。佛山新城内的交通主题公园设有各类行车道和各式标线标志,所有的标志标线因应儿童身高标准,由交警部门按实际道路比例缩小制成,让儿童在公园内模拟真实马路出行。为符合儿童参观视野和增加童趣,在滨江湿地景观带的草地上插设低矮的植物讲解牌,且在绿地中摆设充满童稚的艺术雕塑,如向日葵、七星瓢虫、蜗牛等。市图书馆划拨大片少儿专区,设有“少儿阅读乐园”,增设儿童玩具馆、手工坊、故事屋和蜂蜂剧场,丰富儿童体验。市城市展览馆展柜高度约一米,并设置防撞角,保护儿童游览安全。
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仙鹿岛
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松鼠岛
儿童在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的公园绿地开心玩耍
(三)保留自然生态,让儿童在大自然中获得成长。佛山新城创新科普活动形式,立足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以湿地万物为自然教材,立足滨河湿地公园特色开发自然体验课程产品,先后设计“探秘红树林”“湿地探究”“特殊群体自然体验”“守护蝴蝶”等自然教育主题课程,深受儿童欢迎。并通过对现有的滩涂地进行充分利用,打造松鼠岛和仙鹿岛,亲子家庭可以登岛对候鸟、鹿、松鼠进行观赏和喂养,让更多孩子们亲近小动物。
取得成效
(一)拉近儿童与自然的距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滨河景观带种植植物多达330多种,乔木达3万多株,常年栖息鸟类达60多种,是天然的儿童自然教育理想地。通过组织儿童开展夜观昆虫、亲近动物、探秘湿地等活动,开放1200平方米儿童专属的露营绿地,培育儿童从小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开展儿童自然探索闯关研学活动
(二)拉近儿童与社会的距离,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佛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聚焦“童获成长”这一策略,在市青少宫、城市展览馆、科学馆等校外活动场所举办研学活动,构建沉浸式体验的社会实践平台。近两年举办各类研学活动、儿童友好城市嘉年华活动共 500 多场,参与儿童超10 万人次,让儿童在成长中获得价值感。
佛山市青少年宫举办“红领巾看佛山”庆六一主题队日活动
亲子家庭参观佛山市城市展览馆
中小学生在佛山气象主题公园开展研学活动
(三)拉近儿童与文化的距离,传承岭南优秀文化。佛山新城以文化育人,精心打造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佛山中医药文化馆等,举办粤语课堂、“我是小药师”、陶艺制作、走进粤剧等活动,拉进儿童与佛山传统优秀文化的距离。2023年举办的佛山市第六届少儿粤剧艺术节共获得近350万的网络及线下关注,充分展现了佛山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粤剧发源地之一薪火相传、后继有为的培育成效。
佛山中医药文化馆室内景
儿童在佛山市中医药文化馆开展研学活动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