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的智慧:图与例
地理学习的智慧:图与例
地理学习往往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面对众多的概念和复杂的图表,如何才能学好地理?本文将为你提供一套完整的地理学习方法,从理解概念到使用地图,从记忆技巧到做题策略,帮助你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这门在文科中略显理科气质的学科,深深植根于物理原理和对地球空间的认识。它充满了概念,其中不乏人为划定的界限,比如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这条线并非地球自然形成,而是人为设定。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这两条经线被选作分界线,原因何在?因为它们主要穿越海洋,如此划分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小。想象一下,如果这条线横穿欧洲大陆,将一个国家一分为二,那将多么混乱。地理中的许多概念都像这样,背后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逻辑。
面对众多的地理概念,死记硬背往往容易让人混淆,导致解题时出错。因此,学习地理时,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是什么?它在哪里?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例,不仅要知道它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还要理解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分界线。
接下来,地图和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得力助手。我们有一个原则叫做“左图右书”,即左边放地图,右边放书。现在的地理教材充满了图表,这是因为地理学的概念源于欧洲人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绘制出的地球仪和地图。这些图表不仅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还是解题的关键。比如,提到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你的脑海中应该立刻浮现出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以及那些经常遭受火山地震侵袭的国家,如日本和智利。
当地理概念繁多且抽象时,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能画图就画图,不能画图就举例。比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概念,画一个简单的椭圆轨道图,标出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就能一目了然。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虽然画图较难,但可以通过举例来理解:今天的天气很热,而上海四季分明,这就是天气和气候的直观区别。
对于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这样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画图或举例来加深理解。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和外力,你可以想象内力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外力则来自地球外部,如风化、侵蚀等。地质构造如褶皱和断层,也可以通过画图来直观展示。
做题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更要通过错题来查漏补缺。每做错一道题,都要回到教材中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并总结在一起。如果错题较多,可以将错题剪下来贴在本子上,然后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和图表。这样,试卷就变成了一本个性化的教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那地理的卷子应该怎么做?怎么去提高分数呢?
除了同步试卷以外,地理有比如说期中测试卷,中考测试卷,这个卷子很多人是做完以后对一下答案,然后就结束了,或者稍微记一下错题本,都不完善!
教材里面学的地理知识,如果说是一桶水,那么在某一张卷子里面,它只考了一杯水。比方说它考了春分的日期,如果这道题做错了,意味着可能夏至,秋分,冬至你也不知道。所以做错了以后你光看那个解析还不够,一定要回到教材里,把相应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全部写下来,总结到旁边,这样才可以,而且你在记忆的过程当中能够画图就画图,不能画图就举例子。
比方说你注意看这个规律,夏至是6月22号,冬至是12月22号,它都是22号,那么春分是21号,秋分是9月23号,21跟23的平均数还是22,你这么去理解它就可以了,哪怕它不是这个规律,通过这个方式去思考一下。
还有一套卷子做下来,你错误的题目少于1/4的你当然可以用便签纸贴到卷子上,以后复习就以试卷为主;但如果你错的非常多,这一套卷子光是选择题部分,你就能错到一半剩1/3了,你就把这个卷子要么你买两份一样的,要么你正面反面复印一下,然后把它的题目比如说第一题你错了,剪刀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上,然后空白的地方就把我刚才讲的你要找到教材第几个单元对应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个知识点画成图,写到上面去。
第二道题也这么弄,做错了或者你不确定的都这么弄,这样你就把这个试卷变成了一本合理的教材,那么有个问题,为啥我不是直接背教材呢?因为直接背教材,你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考你题目;而且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记住了这个教材的以后,如果不做题,它还是很容易错,但是做题的话,又只做了一杯水,怎么跟那个一桶水对应起来的?就这么来的!
这套卷子做完以后,你要把这些知识点全部吃透,然后再做第二套卷子,也这么弄,你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的知识点颠倒去考,慢慢你心里就有数了,相关的知识点你做过好几道不同的题目,以后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出题你都能出,出来个三道题五道题说明真的吃透了。
地理没有计算题,初中其实还好,不是特别难。高中计算题比较多,地理的计算题比化学还要简单,它重点是概念和常识,像时区的换算问题,很多孩子容易错的,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呢?
地球划成了24个时区,东12区西12区,每个时区是一个小时,因为24÷24,很简单。
那么问题来了,比方说北京是早上九点钟,他让你算德国的时间,你说德国时间是比中国晚还是比中国早啊?那肯定比中国晚,因为太阳从东边往那边走,我们是东方,他们是西方,如果你算出来时间比中国还早的。那肯定是错了,它就不符合常识。所以相关的概念你要记住,然后常识也要有就可以了。
这个常识怎么来的?还是结合地球仪吗?比如人文地理,他问你黑龙江在什么地方?把那个地图画出来,你可以去想一想,南极洲像个逗号,重庆的像个狮子狗,然后黑龙江像一个天鹅,整个中国像一只鸡,鸡的屁股在云南,鸡的尾巴呢?所以这个就是图,如果你画不出图就举例子!
最后,地理学习并不枯燥。如果你对地质现象感兴趣,可以去当地的博物馆或地质博物馆看看岩石、矿石的标本和火山爆发的模拟场景。亲眼看到这些实物会让你对地理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总之,地理学习需要理解概念、善用地图、多做题并查漏补缺。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地理学习就会变得生动有趣且易于掌握。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未来的地理学习之路将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