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歇后语详细梳理汇总
四大名著歇后语详细梳理汇总
四大名著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本文将为您详细梳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中的经典歇后语及其典故,带您领略这些智慧结晶的独特韵味。
《三国演义》歇后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充满了丰富的智慧和人物形象,也衍生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有误(雾)
源自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以草人作为诱饵,从曹军处“借”得十万支箭的故事。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形容事情困难,但张飞(以粗犷著称)却不得不细心去做,如同大眼瞪小眼般无奈。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虽为虚构的交锋,但两者都是勇猛武将,故用以形容行事果断、勇猛无畏。孔明吊孝——假慈悲
诸葛亮为周瑜吊孝,实则有其政治目的,故被讽刺为假慈悲。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因多疑而误杀吕伯奢一家,事后只能将错就错,继续前行。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为收买赵云之心,故意摔阿斗,显示自己更重视人才。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形容事情对张飞来说轻而易举。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强调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即使个体能力有限,但集思广益也能产生巨大效果。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黄盖为取信曹操,甘愿受打,周瑜则故意施刑,双方配合默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掳走而投曹,但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保持沉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形容人的野心过于明显,连普通人都知道。夏侯惇看春秋——一目了然
夏侯惇一目失明,看《春秋》这种文字书自然只需一目,引申为事情显而易见。赵子龙战长板——浑身是胆
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勇猛无敌,被赞为浑身是胆。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孙权假意将妹妹嫁给刘备,以图软禁,结果弄假成真,刘备娶得孙尚香。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放,最终使其心悦诚服。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在进退两难之际,以鸡肋比喻当前局势,既无大益,又舍不得放弃。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虽勇猛,但也有细腻的一面,如智取瓦口关等。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形容人虽强,但所售之物却不好对付,或指人强但脾气大,难以相处。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因多疑而杀害名医华佗,留下讳疾忌医的典故。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谐音梗,用以形容人喜欢无端生事。
《水浒传》歇后语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等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歇后语。
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时迁作为梁山好汉中的神偷,他报警往往意味着贼影自现,故有此说。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林冲因受高俅陷害而落草梁山,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代表。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李逵因误会宋江强抢民女而欲杀之,后知是误会,故有此说。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卢俊义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被吴用等人用计骗到梁山,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这个歇后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未经邀请或未被期望地出现或加入,带有一种意外或突如其来的意味。它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人或事物具有主动性,不需要别人的邀请或请求就能自己到来或参与。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在与洪教头的比武中,巧妙地找到了洪教头的破绽并一举击败他,形容做事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林冲因被高俅设计而误入白虎堂,被诬陷为行刺,从而走上了被逼上梁山的道路,形容人容易受骗上当。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好大的力气
鲁智深在菜园中为了震慑众泼皮,一怒之下将一棵垂杨柳连根拔起,形容人力气极大。武松打虎——艺高人胆大
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展现了其超凡的武艺和胆识,形容人技艺高超且勇敢无畏。梁山泊的军师——无用(吴用)
吴用是梁山泊的军师,足智多谋,但此歇后语却以“无用”谐音“吴用”,形成讽刺,常用于形容某人虽有职位或名义上的身份,但实际并无多大用处。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李逵性格粗鲁,不善于细致思考,若让他升堂办案,定会胡乱判决,形容人做事没有条理,乱作一团。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武大郎身材矮小,若上墙头则难以下来,形容人处境尴尬,进退两难。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潘金莲因爱慕武松而多次向他敬酒,但心怀不轨,意图勾引,形容人做事动机不纯,有不良企图。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梁山好汉们大多是通过打斗相识并结下深厚情谊的,形容人之间经过冲突后反而更加亲近。李逵卖炭——人黑货也黑
李逵肤色黝黑,若他卖炭,则人和货都显得黑,形容人或事物表里如一,或指人性格直率,不加掩饰。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孙二娘在十字坡开了一家黑店,专门用蒙汗药麻倒过往行人,谋财害命,形容人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杨志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为筹措盘缠而不得不卖掉祖传宝刀,形容英雄人物到了穷途末路,处境艰难。时迁盗甲——暗中行事
时迁擅长偷盗之术,曾潜入徐宁家中盗取其祖传宝甲,为梁山招揽徐宁立下大功,形容人做事隐蔽、不露声色。林冲风雪山神庙——得意忘形
林冲在山神庙中因躲过一劫而得意忘形,结果被陆虞候等人发现,再次陷入险境,形容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忘记危险。武大郎卖烧饼——人穷货次
武大郎身材矮小且家境贫寒,他卖的烧饼也往往质量不佳,形容人穷困潦倒且所售之物质量低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鲁提辖(即鲁智深)因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强娶豪夺而愤怒不已,三拳打死镇关西以伸张正义,形容人见义勇为、替人打抱不平。
《西游记》歇后语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其中不乏幽默诙谐的歇后语。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大变小,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化能力。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因为长相丑陋,照镜子时自然觉得自己不好看,但这句话也常用于形容人做事两边不讨好,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下场。唐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每当孙悟空不听话时,唐僧就会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头痛欲裂,形容后果严重,让人痛苦不堪。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多次变换身形企图吃掉唐僧,每次失败后都会再生一计,形容人狡猾多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孙悟空的毫毛——随便(变)
孙悟空能拔下毫毛变成无数个自己或其他事物,形容人有很多办法或选择,可以随意变化。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猪八戒因为贪吃,把人参果囫囵吞下,连味道都没尝出来,形容人做事粗心大意,不懂得珍惜或品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妖分得清
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三次识破白骨精的伪装,将其打死,形容人眼光锐利,能分清是非善恶。孙悟空翻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翻一个筋斗云就能飞出十万八千里远,形容人行动迅速或距离遥远。
《红楼梦》歇后语
《红楼梦》作为一部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的巨著,其中的歇后语多涉及人物性格和家族命运。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初进贾府大观园时,被园中的富丽堂皇和众多人物搞得眼花缭乱,形容人进入陌生环境或面对复杂情况时感到迷茫。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林黛玉因身世凄凉而常常伤感,她葬花时更是自叹命薄,感叹自己如花儿般易逝,形容人因自身遭遇而感叹命运多舛。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
王熙凤是贾府中的管家婆,她为人精明圆滑,常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形容人善于伪装、口是心非。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命根子
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就含着一块通灵宝玉,被视为他的命根子,形容人极为珍视的东西或事物。贾府的丫鬟——有头有脸
贾府中的丫鬟因在大家族中做事而自感有身份有地位,形容人因在某个环境中而自感高人一等。贾雨村断案——徇情枉法
贾雨村在断案时因受到薛蟠家的贿赂而徇情枉法,放走了罪犯,形容人为了私利而违背法律或原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虚虚实实
贾宝玉在梦中游历太虚幻境,看到了许多虚幻的景象和预示未来的诗句,形容事情或景象既有真实的成分也有虚幻的部分。
《西游记》续篇歇后语
唐僧取经——多灾多难
形容某件事情或任务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就像唐僧取经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孙悟空能变化出七十二种形态,形容人本领高强,方法多样,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沙僧挑行李——义不容辞
沙僧在取经路上一直负责挑担行李,从不推脱,形容人对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着坚定的承担精神。白骨精送饭——虚情假意
白骨精为了迷惑唐僧,常常变成美女送饭,但实际上都是诡计,形容人表面上的善意其实是虚假的。猪八戒背媳妇——吃力不讨好
猪八戒多次被妖怪变成的美女所迷惑,背着“媳妇”却屡遭戏弄,形容人做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观音菩萨送子——有求必应
观音菩萨在民间信仰中被视为送子观音,常用来形容只要诚心祈求,就会得到回应和帮助。孙悟空大闹天宫——无法无天
孙悟空在天宫中大闹一场,无人能挡,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
《红楼梦》续篇歇后语
贾府的银子——来得容易去得快
形容贾府这样的大家族虽然财富丰厚,但往往因为奢侈浪费而难以持久。林妹妹的扇子——爱扇(善)变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情绪易变,这里的“扇”与“善”谐音,形容人性格善变或容易改变主意。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贾宝玉偷看《西厢记》等禁书,被书中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形容事情或作品中隐藏着更深层的含义或情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杀伐决断
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时展现出了极强的管理能力和决断力,形容人处理事情果断、有魄力。史湘云醉卧芍药裀——真性情
史湘云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曾在宴会上醉卧芍药裀,展现了她的真性情和豪放不羁。贾探春理家——兴利除弊
贾探春在协理家务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兴利除弊,使家族重振旗鼓,形容人能够勇于改革、锐意进取。薛宝钗扑蝶——举止端庄
薛宝钗性格温婉贤淑,举止端庄大方,她扑蝶的场景也展现了她的这种气质。贾母的拐杖——权威的象征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权威者,她的拐杖成为了她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形容某物或某人具有极高的权威和地位。
四大名著衍生歇后语
贾母的茶话会——谈笑风生,暗流涌动
形容场面看似和谐融洽,实则暗藏玄机,各怀心事。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屈能伸,随心所欲
进一步强调金箍棒的灵活性,也比喻人的性格或能力能够随环境而变,适应力强。刘姥姥逛大观园——眼界大开,笑料百出
形容初次接触新事物时既感到新奇又可能因不适应而闹出笑话。武松打虎后喝酒——壮胆又解乏
比喻经历艰险后,通过某种方式(如喝酒)来放松自己,恢复精力。诸葛亮借东风——天时地利人和
强调成功需要把握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林黛玉葬花吟诗——才情横溢,多愁善感
形容人既有才华又情感丰富,容易触景生情。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后——名声大噪,无人不知
比喻某人因某件壮举而声名远扬,广为人知。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形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成就。
其他文学作品衍生歇后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情深似海,绝望透顶
改编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形容对爱情或某事物的投入极深,却因绝望而做出极端行为。白娘子水漫金山——为爱痴狂,不顾一切
改编自《白蛇传》,形容人为了爱情或其他重要事物而不顾一切后果。孟姜女哭长城——情深意切,感天动地
形容人的情感极为真挚和深厚,能够感动天地。杨过等小龙女十六年——痴情不改,矢志不渝
改编自金庸的《神雕侠侣》,形容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火眼金睛,明辨是非
强调孙悟空的智慧和洞察力,也比喻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