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面对脂肪泻应该这样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面对脂肪泻应该这样做!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2/19/10240337_1135581437.shtml

脂肪泻是由于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导致的一种腹泻症状,常见于摄入过多脂肪或消化系统功能异常时。本文将详细介绍脂肪泻的成因、诊断标准与思路以及治疗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人在摄入脂肪类的食物后,先是在胃部经过胃酸的初步乳化,然后再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胎等的作用下,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然后,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之后,这些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利用或作为储备物质储存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次性摄入的脂肪过多,超过了它们的消化力,就会发生脂肪性腹泻

脂肪泻的病因

脂肪泻是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bsorption syndrome)的突出表现,由脂肪消化不良和(或)吸收不良所致。此外,消化不良、胆酸缺乏、胰腺外分泌不足导致脂肪的消化不良,进而使肠道无法吸收。肠粘膜病变、断肠综合症、慢性肠系膜缺血、小肠淋巴扩张症、小肠细菌过渡生长等病变均可引起肠道对脂肪的吸收作用。

脂肪泻的诊断标准与诊断思路

脂肪泻典型者有大容量、腐臭味、浅黄或灰白色稀水样便或糊状便。表面常漂浮油脂状物,但轻度脂肪泻可无明显粪便改变。粪便脂肪定性检测阳性。

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为慢性腹泻伴松散、多脂、恶臭的粪便;

(2)实验室诊断标准为连续3d粪便脂肪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粪便中脂肪含量超过14 g/d。

诊断思路:

排除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胰泌素试验、粪便糜蛋白酶活性测定;

排除结构性疾病:小肠X线钡剂检查、腹部和盆腔CT等检查、小肠镜检查加活检;

小肠吸液细菌定量培养。

治疗原则

  1. 支持和对症治疗:

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物质:病情较轻且病因能去除者.一般可经口服支持治疗;如病情较重,有明显消瘦、衰竭或病因难以去除或无法在短期内去除者,除要素饮食外,应配合静脉补充营养.必要时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②止泻药:切记腹泻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盲目给予止泻药有时非但无效,反而会干扰腹泻保护机体的一面(如感染性腹泻),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如重度UC时可致中毒性巨结肠)。但过度频繁的排便会使患者不适难忍,严重水样泻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可短期内使用止泻药作为辅助治疗。轻症患者可选用吸附药如蒙脱石散剂等,症状明显者可使用苯乙哌啶或洛哌丁胺等。

③肠道微生态制剂: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腹泻.长期腹泻也会引起正常肠道细菌减少。益生菌(probiotics)和益生元(prebiotics)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作为相关疾病的主要治疗或辅助治疗。

④生长抑素:具有抑制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激素、抗肠分泌和抑制肠蠕动的作用.适于类癌综合征、VIP瘤和其他内分泌肿瘤引起的腹泻.对特发性分泌性腹泻也有一定疗效。

2.病因治疗:

对乳糜泻患者应予无麦胶饮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或肠道感染者应予抗生素治疗,炎症性肠病者应使用糖皮质类同醇或氨基水杨酸制剂,对疑有胆酸诱导的腹泻者可试用考来烯胺等。

3.替代疗法:

主要是针对胰源性消化不良,治疗需补充胰酶。各种胰酶制剂的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的含量不同,可根据病情选择,且应在进餐时服用。并根据症状调整剂量。

此外,腹泻与营养液配方有关。脂肪占热能的比例极为重要,当脂肪含量>20%,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加。如脂肪过高,或三种脂肪酸的比例失调,可引起肠道吸收脂肪不良,而致脂肪痢。所以应适当选用低脂配方

肠内营养液中的膳食纤维大部分为复合纤维,它具有水化作用,增加大便体积,刺激直肠黏膜产生便意,又因膳食纤维产生的气体和其它酵解产物B短链脂肪酸,可以直接增加大便体积,促进肠道菌群生长,从而间接增加了粪便的体积。膳食纤维摄入量大、肠道功能亢进者,可致腹泻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