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貓之人卻飽受過敏所苦?創新生物科技助擺脫困局
愛貓之人卻飽受過敏所苦?創新生物科技助擺脫困局
猫过敏是许多爱猫人士的困扰。据统计,全球约有10-20%的成年人对猫过敏,且患者人数持续增加。然而,一项基于生物科技的研究成果为这些爱猫人士带来了希望。近日,跨国生物技术巨头赛诺菲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会,活动以"领养你的过敏症"为主题,通过科学手段帮助过敏患者实现养猫梦想。
30只猫咪共襄盛举,宣扬领养代替购买理念
记者会由赛诺菲消费者医疗保健部门与哥伦比亚的"领养不购买"(Adopta No Compres)基金会联合主办,是这个南美洲国家首次举办同类活动。会上,两个主办单位共同宣布成立一个名为"不可能的爱领养之家"(Casa de Adopción de Amores Imposibles)的动保机构。新机构将对公众开放,旨在鼓励民众领养已绝育的猫咪以取代购买。活动当天有30只猫咪参与,不仅让与会的记者和内容创作者有机会与它们见面互动,也让那些受过敏症所苦的爱猫之人能够实现养猫的梦想。
赛诺菲与动保团体合办猫咪记者会,宣扬领养代替购买理念。(图片来 源:美通社)
赛诺菲的消费者医疗保健部门特别专注于开发与过敏和医疗保健相关的 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且重视推动民众实现"自我保健(Self-care)"。此次记者会也是以这个理念为基础,并凸显赛诺菲履行社会责任、为民众和他们 的宠物的生活带来正面改变的决定。参加者反应热烈,基金 会方面表示,在活动结束时已收到超过300份领养申请。
猫咪绝育减少过敏蛋白产生,有助过敏患者实现养猫梦想
赛诺菲的"领养你的过敏症"倡议不仅源自社会责任,也有科学实证为基 础。近年来科学界发现,人类之所以会对猫过敏,元凶是一种名为Fel d1(Felis domesticus allergen 1)的蛋白质。Fel d1是存在于猫身上的主要过敏原,通常在猫的唾液腺和皮脂腺中分泌,而且公猫的分泌量明显比母猫高。目前科学界尚未充分了解这种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作用,但是已经证实它会在患者体内引起IgG或IgE反应,继而触发打喷嚏、身体发痒、起红疹或气喘等症 状。而且由于Fel d1蛋白会经由猫毛、皮屑或分泌物等黏附在编织物、衣服和家具上,因此即使猫不在场,仍然有可能会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
另一方面,科学家注意到当公猫接受绝育手术之后,产生的Fel d1份量会减少3到5倍。此外,有同类型研究显示,当猫绝育后,这种过敏原的产生量会减少90%。这些研究成果足以证明透过绝育手术,有助于过敏患者在与猫接触时免于出现过敏反应,让许多喜欢猫或想养猫,但因害怕过敏而却步的民众能够无后顾之忧地领养猫。
针对Fel d1蛋白,科学家积极探索除敏良方
事实上,除了为猫绝育或者对人用药物以缓解过敏反应之外,近年来科学界也积极尝试以Fel d1蛋白为目标,探索不同的除敏良方。例如有团队研究利用针对Fel d1的抗体,藉以阻止人类IgE与其结合并继而触发过敏反应。展望未来,一方面有希望开发出适用于人类的抗Fel d1免疫疗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过对猫喂食含有抗体的饲料,减少猫唾液中的过敏原水平。
2022年,美国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的科学家更尝试利用荣获诺贝尔奖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探讨从基因层面根治对猫过敏的可能性。该团队首先借助生物资讯技术,分析50只家猫的基因组和Fel d1蛋白的序列及结构,找出参与产生Fel d1的基因区域。接下 来再用CRISPR技术移除有关基因(CH1和CH2),从源头去除过敏原。另外,研究人 员在比较家猫和另外8种猫科动物的Fel d1蛋白序列以及CH1和CH2基因时,留意到各物种之间的序列一致性(Sequence identity)偏低。从物种演化角度推测,Fel d1蛋白对猫而言可能并非必需,即使移除有关基因以阻止其产生,也不会对猫构成危险。
研究团队又发现,在移除CH1和CH2基因后,并没有出现脱靶效应(Off-target effects,意即基因编辑没有对靶点外其他基因产生作用)。这些发现意味着科学家或许能够在不 对猫造成额外健康风险的前提下,培育出不会分泌过敏原的"低过敏性猫"。可是由于这种技术只在实验室试验过,日后还是要对活猫进行临床试验以证实其效果,并探讨基因编辑技术会不会对活猫的健康构成危害。所以要彻底解决人类对猫过敏的问题,还有一段漫漫 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