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农业革命后的社会秩序构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农业革命后的社会秩序构建
农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暴增,定居生活普及,大型文明相继崛起。然而,仅仅依靠剩余食物和交通技术,是否足以维系如此庞大的社会体系?答案是否定的。在物质基础之上,人类还需要一种无形的力量来维系社会秩序,这种力量就是虚构的故事。
农业革命或许让人类迈向繁荣,或许使人们走向灭亡。不管农业革命的功过是非,农业革命的结果就是让食物变成越来越多,人口出现暴增,人们定居下来。农业革命以前,地球上大约有500万到800万智人,而且他们都在狩猎采集,到公元1世纪,人口达到2.5亿,而且都在从事农业生产,只有澳大利亚、美洲和非洲还有一两百万人依然从事狩猎采集。尽管智人在地球上实际使用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但是就是这2%构成了整个历史的全部舞台。公元前8500年,全球最大的村落就已经达到几百人口了。公元前3100年,统一的埃及王朝人民已经达数十万。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中东开始出现大型帝国: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和波斯帝国,人口达到上百万之众,就军队就要上万人口。公元前221年,中国的秦朝人口4000万,士兵10万,各级官吏10万。这些都是农业革命的直接结果。农民多生产出来的食物,加上新的运输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先形成村落,再形成城镇,最后成为都市,再由王国或商业网络把它们紧紧相连。
但是光靠粮食剩余和交通技术就能把众多的人口聚集起来吗?其实这还远远不够。领土及水等资源如何划分?干旱洪水等大型自然灾害如何应对?战争和争端如何面对?看样子除了物质以外,还需要形而上的东西。所以虚构故事的力量非常重要!“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才是人类发展的正史。关于虚构的故事,历史上有两个经典:第一个是公元前1776年的《汉谟拉比法典》,几十万古巴比伦人就是靠它聚集、合作、生活、发展。第二个是公元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它是几亿美国人开拓现代文明的精神依托。
公元前1776年,巴比伦帝国统治着大半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包括现代大半的伊拉克和部分的叙利亚、伊朗。汉谟拉比是巴比伦最有名的一个国王,他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开宗明义地说,是几位大神任命我“在这片土地上伸张正义,驱除不义罪恶,阻绝恃强凌弱”,然后列出大约300条判例。“法典”等级结构原则非常重要,它将所有人按照男女,分成上等人、平民和奴隶,它的理想就是希望所有人接受各自的等级角色、各司其职,如此整个帝国百余万人就可以有效合作。
公元1776年,北美13个英国殖民地不堪英国国王的不公,宣布独立,并颁布《独立宣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人都认为这是普遍且永恒的公平正义原则,所以他们以此为基础,彼此合作无间,生活安全和平,社会公平繁荣。
其实无论是《汉谟拉比法典》,还是《独立宣言》,这些所谓的不变的原则只是存在于智人的想象之中,不过是一些虚构的故事,尽管我们现在看起来这实在有点残酷,但是,这些原则,从来就没有客观的正确性。比喻美国人的平等观点来自基督教,上帝创造了人,人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然而,这是事实吗?人不是创造出来的,人类是演化而来的,而演化的基础是差异,而不是平等。想象所构建的秩序总会有一夕崩溃的危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有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
当然,想象所构建的秩序,并非邪恶的阴谋或无用的空谈,而是唯一能让大群人类合作的救命仙丹。统治精英还会有很多办法让大多数人相信这些故事,首先是一致对外,死口咬定,这些就是千真万确,绝非虚构。然后就是在教育上要彻底贯彻统一套原则。事实上,想象所构建的秩序,在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真正相信它的,尤其是绝大多数精英分子。在群体中个别人的质疑并不会影响秩序的运作,要想改变秩序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虚构故事,而且让大多数人深信不疑。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了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个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