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经典方剂的全面解析
半夏厚朴汤:经典方剂的全面解析
半夏厚朴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伤寒杂病论》,主要用于治疗因痰阻气滞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等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剂的性味分析、归经比例、主治功效、方剂组成及现代药理研究等内容。
性味分析
- 热性指数:22
- 寒性指数:2
- 热/寒比例:极热(11.00)
热性药材:
- 半夏:性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 厚朴:性温,具有行气消胀、燥湿化痰的功效。
- 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止呕的功效。
温性药材:
- 紫苏叶:性温,具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
平性药材:
- 茯苓: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归经比例
- 脾经:28%
- 肺经:22%
- 胃经:22%
- 心经:10%
- 肾经:5%
- 大肠经:5%
- 肝经:4%
主治功效
脉象:
- 滑脉
- 弦脉
舌象:
- 舌苔淡薄白
- 舌苔白腻
疼痛:
- 胸闷胸痛
- 心绞痛
- 咽喉痛
- 肋间神经疼痛
症状:
- 咽喉有异物感
- 多痰
- 胸闷胀
- 咳嗽
- 食欲不振
- 吞咽障碍
- 恶心反胃
- 晕眩
- 胃肠胀气
- 下腹胀气
- 气喘
- 容易忧郁
- 容易生气
- 月经突然停止
- 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
现代疾病:
- 急性咽喉炎
- 恐惧性焦虑障碍
- 更年期综合症
- 忧郁性障碍
- 神经衰弱症
- 食道炎
- 支气管炎
- 胆结石
- 胃下垂
- 二尖瓣狭窄
- 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
-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 喉声门之恶性肿瘤(喉癌)
- 口咽恶性肿瘤(口腔癌)
- 心包炎
方剂组成解释
- 生姜:增强药效,保护脾胃。
-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茯苓:燥湿健脾,和中降逆。
- 厚朴:燥湿化痰,行气止痛。
- 紫苏叶:调和气机,宽中解表。
中药方证辨证推理
病因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
方剂介绍
半夏厚朴汤是一个相当热门的中药方剂,尤其是日本人的最爱,从Google Trend搜索记录来看,有愈来愈热门的趋势,搜索量日本永远佔第一名,可見這個中藥有一定的效果!
本方剂历史悠远,出自《伤寒杂病论》,主要功效是“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最常被运用来改善所谓的“梅核气”,这是指咽喉中有异物感,吐不出也吞不下去,却不会影响到饮食吞咽。同时出现胸闷、咳嗽或有呕吐感。过去千年來这几乎就是治疗“梅核气”的主方!
传统中医认为,这是情绪因素造成“肝气郁结证”,体内“痰气”郁结在咽喉所造成。由于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脾胃主运化转输水津,肺主宣降,司通调水道之职。
若情绪(喜、怒、悲、思、忧、恐、惊)不佳,心情郁闷造成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司,津液不渴正常输布,聚而成痰,痰气相搏,阻于咽喉,就会出现所谓的“梅核气”。体内气机郁滞,所以故胸闷、胸满。痰气上逆,肺失宣降,则见咳嗽,胃失和降,则见呕吐。
在古代本来以为是妇女容易郁闷,容易得到此方,在《金匮要略》和《备急千金要方》中,本方均收载于妇人病篇。后来发现男性也会出现此症状,后代吴谦等更是明確指出:“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
既然是痰气结于咽喉,就要“行气”加上“化痰”。运用“半夏”及“厚朴”化痰理气、行气开郁,下气除满,两种药加起来功效强大。
痰气互结证最容易出现咽喉异物感
再加上茯苓渗湿健脾,脾脏强见了就不會生痰。再运用紫苏叶,芳香行气,开郁散结,除了可以宣肺之外,又可以引药上行以喉咙。最後加上生姜之辛温,散郁结,降逆气,消痰涎。《本经逢原》又提到生姜可以“解半夏毒”、“止呕吐,化痰涎,消胀满...散郁结”,因此此中药效果很好!
若从其组成来看,是從《伤寒杂病论》“小半夏汤”(半夏+生姜)来延伸,这是治疗痰饮的基本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增强化饮利水之功效,最后加上厚朴、紫苏叶理气,因此半夏厚朴汤理气去痰效果更佳,可謂“理气化痰,行中有降”。
实务上运用此方加减,如果气郁较严重者上,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行气解郁。肋痛,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硫肝止痛。咽痛者,加玄参、桔梗以利咽。痰气郁结化热,心烦失眠者,酌加栀子、黄芩、连翘以清热除烦。
现代临床不只用於梅核气,还用於癔病、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食管痉挛、化疗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结肠肝(脾)曲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梅尼尔氏病、脑震荡后遗症、甲状腺瘤,颈前血管瘤,环状骨膜炎、闭经、婴幼儿秋季腹泻、新生儿幽门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直到明、清以後,梅核氣被列入「鬱證」的範疇,可以說是治療精神相關疾病。一直到現代臨床,本方對於以痰氣互結為主的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眼異感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療。臨床發現本方對於焦慮、抑鬱等精神症狀,以及各種身體症狀的神經官能症患者非常有效。
与本方类似的方剂有“大七气汤”《二因极一病证方论》、四七汤《易简方》。
传统服药法
右五味,以水七升(1400cc),煮取四升(800cc),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阴虚津亏或火旺者不宜使用。
现代药理研究
对喉反射的影响:给予麻醉猫静脉注射半夏厚朴汤400mg/kg后,喉反射逐渐减弱,给药20~30分钟又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半夏厚朴汤组成药物中,只有紫苏地上部分(20mg/kg)和厚朴(140mg/kg)显示几乎相同的反射抑制作用,其它药物对反射无影响。认为本方对喉反射的抑制作用主要决定于厚朴与紫苏,与方中其它三味生药所含的一些化学成分关系不大。
镇静作用:在巴比妥盐强度试验中,给予2g/kg或4g/kg的药物,可明显延长环己烯巴比妥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表明本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与厚朴所含厚朴箭毒碱、厚朴醇和紫苏提取物及其香精油主要成分紫苏醛,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相符合。
抗过敏作用: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所致小鼠接触性皮炎的实验证明,豚鼠口饲本方l00mg/kg或200mg/kg,小鼠口饲本方50mg/kg或l00mg/kg,对I型及lV型过敏反应有明显拈抗作用。组成中苏叶及厚朴均有抗过敏活性。原方去苏叶後,对PC反应的抑制效果明显降低。
半夏厚朴汤的经络形态
所谓的“肝气郁结证”,近代运用经络检测,从经络形态理解最容易,这种经络形态长期肝经实证、脾经虚证,通往咽喉、舌头部位的肝经与脾经长期异常。
尤其是每年北半球进入5月之后夏天的湿气,配合体内的脾虚,很容易出现多痰现象,出现“梅核气”也不令人意外。
体三角经络形态,很容易出现痰气互结证
同时,一年四季任何时候只要熬夜、生气郁闷、过度疲劳等因素,也会经常出现这种经络形态,这可以說是很容易出现“痰气互结证”的典型经絡模型現象。
相同名称方剂
半夏厚朴汤, 出处:《金匮》卷下。 组成:半夏1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乾苏叶2两。 主治: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吐恶心。
半夏厚朴汤, 出处:《直指附遗》卷七。 组成:半夏(汤泡7次)1钱,厚朴(姜汁制)1钱,山栀(去皮,炒黑)1钱,川黄连(姜汁炒)1钱,广陈皮(去白)8分,茯苓(去粗皮)8分,甘草(生用)3分,黑枳实(麸炒)1钱,苍术(泔浸,炒)8分,泽泻5分,香附子5分,青皮5分,当归6分,白豆蔻6分。 主治:翻胃吐痰,胸满肋痛,嘈杂吐涎。
半夏厚朴汤, 出处:《兰室秘藏》卷上。 组成:红花5厘,苏木5厘,吴茱萸1分,乾生姜1分,黄连1分,木香2分,青皮2分,肉桂3分,苍术3分,白茯苓3分,泽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生黄芩3分,草豆蔻仁3分,生甘草3分,京三棱4分,当归梢4分,猪苓4分,升麻4分,神曲6分,厚朴8分,半夏1钱,桃仁7个,昆布少许。 主治:消胀化积。主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硬如石,其形如盘,令人不能坐卧,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萎黄,通身虚肿。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