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尖音乐学院作曲系全解析:历史沿革与教学特色
中国顶尖音乐学院作曲系全解析:历史沿革与教学特色
作曲专业是中国各大音乐学院的重要学科之一,各院校的作曲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教学特色。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包括其历史沿革、师资力量、教学体系和培养目标。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汇聚了来自不同院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包括原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燕京大学音乐系理论作曲科、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作曲专业组的教师,以及全国乃至海外归国的著名作曲家和专家学者。自1950年以来,历届系主任包括江定仙、王震亚、杜鸣心、戴宏威、牟洪、刘康华、郭文景和唐建平。
该系以培养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人才为目标,以作曲专业课为核心,依托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管弦乐配器法、视唱听觉训练、电子音乐,以及近现代音乐创作、分析与研究等课程,构建了贯通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融教学、科研、创作为一体的作曲教学体系。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是一个阵容强大、梯队整齐、实力雄厚、成果显著的教学、创作、科研与艺术实践集体。该系拥有武汉音乐学院第一个院级重点学科,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第一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作曲系确立了以培养“创作·制作一体化”人才为目标,以“传统与当代结合、音乐与科技联姻、创作与理论一体”为学科建设特色的发展方向。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始建于1927年国立音乐院创立之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培养专业作曲人才的摇篮。由蔡元培、萧友梅、黄自在中国首次系统地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纳入高等音乐教育体系。
1947年谭小麟引进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并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现代音乐创作。1949年贺绿汀担任首任作曲系主任。1950年由丁善德任系主任。1956年杨嘉仁任指挥系主任。1965年作曲系、指挥系合并。
1978年—1983年,邓尔敬任系主任。1983年—1991年,陈铭志任系主任。1991年—1998年,杨立青任系主任。1998年-2009年,何训田任系主任。2009年起,许舒亚任作曲系主任。
80年来,萧友梅、黄自、谭小麟、贺绿汀、丁善德、钱仁康、邓尔敬、桑桐、陈铭志、马革顺、王建中、杨嘉仁、黄晓同等老一辈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和现任的专家、教授们,培养了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音乐人才,为院系,乃至为中国音乐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7年9月,指挥专业从作曲指挥系分出,恢复独立建制的作曲系。何占豪、陈钢的《梁祝》以外,宋歌、吴基学等许多优秀学生作品在重大国际作曲比赛中取得佳绩。
主要课程由和声、复调、曲式、配器四大件扩展为五大件(加电子音乐)。如今,作曲系有雄厚的师资,具备国际先进的教学、创作和科研水平。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其作曲技术理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四川音乐学院唯一的国家一级学科、全国首批音乐硕士学位授予专业,综合实力常年名列我国作曲专业前五,被誉为四川音乐学院的王牌专业。
首任系主任为作曲家刘文晋,该系曾培养出不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这里走出去的作曲家、作曲理论家有羊路由、刘文晋、徐杰、黄虎威、常苏民、罗忠镕、茅地、姚以让、陶嘉舟、林戈尔、李忠勇、高为杰、宋大能、黄万品、何训田、俞抒、朱舟、昌英忠、易柯、敖昌群、邹向平、邹承瑞、宋名筑、杨新民、李西林、杨晓忠、贾达群等等,其中有许多都是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主要培养音乐创作人才,本科生设有作曲、电脑作曲、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并面向作曲、民族作曲(含戏曲)、和声、现代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专业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参考资料来源:
-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 百度百科-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 百度百科-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 百度百科-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
- 百度百科-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