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北雨姐,是东北给全国人打的一针兴奋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北雨姐,是东北给全国人打的一针兴奋剂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99823

最近,一首BGM火了。就是文章开头的这首《大东北我的家乡》滴锥何鹏版,在抖音上的播放次数已经达到了1.6亿次。

乍一听,这首歌的旋律跟《姐就是女王》类似,动次打次又土又嗨,是个相当攒劲的小曲儿。

而它还有个别名,就是“东北雨姐BGM”,或是“雨姐进行曲”。

据说这首歌有神奇魔力,能让听到的人瞬间浑身充满干劲。有人上班上的浑身难受,但只要音乐一响,就能像打了肾上腺素一样“开造”。有人听之前合力抬一个沙发都费劲,小曲儿一响直接扛着沙发带头冲锋。

有人上学搬书没精打采,但音乐播放后,直接化身干将莫邪。

而之所以事情发展成这样,一切都还得从一个农村女性博主开始说起。她就是——东北雨姐。

这个农活熟练度MAX、力量和敏捷点满、身高178cm、体重198斤,扎着小辫,肩宽体壮的农家妇女,被誉为战狼版李子柒。

在她拍摄的农村生活短视频里,做顿饭堪比打团,每个农活都能给你干出火星子。其中,雨姐每期视频的必用BGM,正是《我的大东北》。

由于大数据的分类推送,你没听过雨姐这个名字也很正常。不过,现在应该也没人能否定雨姐在短视频领域,那只手遮天的热度。

单平台粉丝数近2200万,单期视频点赞百万起步,总获赞数1.8亿,相关话题数播放次数59.4亿,总播放量不详。即便是在不怎么运营的B站,视频数据也相当喜人。

要说雨姐为啥能火成互联网T0级网红,原因无他。因为雨姐真正展示了,什么才叫物理意义上的“妇女能顶半边天”,以及复写了东北女人一个打十个的传说。

比如冬天东北冷风容易从门钻进去,家家都得扣门斗。雨姐直接架起合梯,抄起电钻开始装门,大老爷们只够给她打打下手。

到了腌咸菜的季节,拎出十几个大铁盘,咸菜桶,酸菜缸。小半天时间就把菜全部处理好,顺手还做了一桌子10几个人的饭。

要垒个新猪圈,一飞脚就把旧墙踹倒。然后用1:4的比例精准配比水泥,化身瓦匠开始砌墙。一个人挑两筐大粪依然健步如飞,照着地垄沟就是一顿施肥。接着转头就开始开始种土豆,一套小流程加一起,时间才刚到正午。

焊狗笼子、盖茅楼(厕所)、糊墙、起灶炉、抠猪槽、抓猪仔、下大酱,只要是农活,基本就没有雨姐搞不定的。重点是保质保量,别人吭吭哧哧得干一天的活,雨姐手起刀落俩小时,足够给你办的板板正正,舒适又解压。就仿佛这个人有使不完的劲,像个永动机。

而且雨姐的视频,也拍的相当魔性。视频开头,通常都是以雨姐一脚把门踢开作为开场。上古木门耐久-1通过快速切换镜头与高频剪辑,完美展现雨姐的强劲手腕。最后,用一顿嘎嘎香的东北农家菜作为收尾。

另外还有个细节,就是雨姐做菜必须摔锅扔盘子,且切完菜的刀必须砍在菜板上立正,突出一个生猛。这侧面描写了博主干活手法利索,突出了又快又狠的视频主旨。

想想我自己,平时回家就往床上一躺,开始刷手机点外卖,连开门取外卖这段路都觉得远。偶尔心血来潮做道菜,恨不得用上五个盘子三个碗,连切菜带炒菜忙活一个小时还得累够呛。对比一个人就能准备十几个人年夜饭的雨姐,仿佛是个卧床瘫痪的植物人。

因此,雨姐的视频成了当代年轻人的95号汽油,看完总让人热血沸腾。如今BGM一响,干劲立刻充满的肌肉记忆已经慢慢形成,效果之于当代网民堪比兴奋剂。

但去年的雨姐,其实还没有如今这么多观众,主要受众群体也并非年轻人。据说不少年轻网友慕名而来,都是因为一条评论。在一个韩国主妇早上五点起床,忙活一早上最后只做好一份紫菜包饭的视频下。网友评论了一个:随后这句话就成了个梗,一传十十传百,雨姐便被传开了。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雨姐,然后被魔性的BGM和视频风格洗脑。

然而,来了才知道,东北雨姐的视频已经形成了一个雨姐宇宙。视频里有几个固定角色,都是灵魂人物。比如男一号,雨姐的老公——老蒯。老蒯一词,源自东北东村。本意其实就是老伴,但这是丈夫称呼老年妻子的一种叫法。而这个称呼,正道出了老蒯在家的地位。视频里的老蒯,人设形象通常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抠抠搜搜,还倍受雨姐宠溺。每天日常就是雨姐一个人忙活的盆朝天碗朝地,老蒯想来帮忙,最后因为笨手笨脚被骂走。然后老蒯就捧个AD钙奶,撸个猫,坐等开饭。

饭桌上,老蒯一般都坐雨姐旁边库库炫饭。爱吃啥雨姐就给做啥,顿顿三四个菜,吃完就上炕。因为啥忙也帮不上,所以啥也不用干,日子相当巴适。这么一看,老蒯活像个被雨姐照顾得细致入微的小媳妇。加上悬殊的体型差,生动展现了什么叫第四爱。使得几乎每期视频的评论区都有人提一句,“老蒯这丫头嫁的真好”。

除了老蒯,雨姐视频里还总会出现同村的大翠花、盖帘子、佩斯、大宝贝、亮子、大华等等等人物。这些人凑出了一个热闹的东北农村氛围,天天一起干活吃饭喝酒耍宝,过得就像一部低成本竖屏版的《乡村爱情》。

但爆火之后,雨姐团队也遇到了不少网红一样要经历的事。像是被人质疑剧本摆拍,背后有团队运作。通常雨姐的视频,仅仅只是切个菜,就要换四五个机位。而且剪辑节奏相当快,平均每个镜头不超过1.5s,还能保证信息量。这种拍摄手法,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这让很多观众开始感觉被欺瞒,毕竟表面上视频里做个饭,背后其实要架一堆手机镜头来回拍,甚至为了拍好一道菜,可能做了两三遍。

不仅如此,还有人觉得雨姐的房子本身就是个拍摄场地,并非真正住的地方。毕竟是个几千万粉丝的大网红,还开始直播带货了,一年赚个几千万不成问题,但每天却依然住在如此破旧的土房里,而不是什么大别野,多少有点不合理。所以雨姐一家子被怀疑每天来这个破屋子里拍视频,拍完了转身启动库里南,再回到市里的大House享受精致生活。而这些与雨姐所秉承的“展示真实东北农村生活”,似乎相去甚远。

谣言沸沸扬扬,以至于现在只要搜索“雨姐真实”,联想词都会自动跳出住房、豪宅等。对此雨姐倒是也没藏着掖着,表示确实有团队。像视频里常出现的几个人,都是团队里的成员,他们本身并非自己的亲戚或同村人,只是分别负责不同分工和角色。剧本,也确实有剧本。而且主编导也不是别人,就是雨姐丈夫。编导专业出身的老蒯,也正是整个雨姐系列视频背后的操盘手,给每个人安排人设,包括自己的娇夫形象。就连雨姐的儿子和儿媳妇,有时候也帮忙写点文案,剪点视频。所以,一切也可以看作是演出来的。但即便如此,雨姐也表示活确实是真干,饭也是真做,私下里团队大伙相处的也和视频里一样要好。并且自己住的地方也确实不是城市,就是这个一片泥泞地的农家院子。唯一比较严重的风评受损,应该就是雨姐直播带货翻车。前阵子雨姐带货的大鹅,在商品详情上说是选用了体型大、肉质好的东北原生溜达鹅,99元一只。但这个价格远低于200左右的大鹅市场价,一些网友也表示买到手后的实物与东北大鹅不符。最后被粉丝和其他博主质疑,怀疑是用了市场价远低于大鹅的雁鹅(雁鹅也叫气死鹅,更像大鸭子),甚至在抖音掀起了一小波大鹅打假潮。

随即,处在舆论风波中的雨姐,又暂停带货直播了一段时间。这期间,也不乏有人用雨姐的原声作视频背景,再套上自己的山寨货,让人误以为是雨姐带的。一来一回,就把雨姐带货这事弄的更加云里雾里。只能说大伙买东西,还是尽量选靠谱的渠道,买的东西不合规,就该维权维权。可这些,对只是看看视频的人来说,真真假假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能抗动半头猪的东北女人,确实扛起了大伙对生活的热情。毕竟人家真有那两下子,那些活让我干,我是真干不了。至于很多人都在猜测雨姐这波能火多久,这事谁也说不准。上一个爆火的抖音张同学,同样是通过快速剪辑+魔性BGM的农村生活出圈,现在已经淡出大众视线,但依然有不少自己的忠实粉丝,如果不看关注量,这个视频更新频率和数据也还算可以。而且和雨姐一样,都在做农副产品带货。总之,现在的网红这么多,看的就是谁足够特立独行,并给大伙提供情绪价值。可对我们来说,似乎不用想这么多。如果真有一条视频,能让我们这些上三楼都费劲,一坐就是一天的社畜,能在回家后有动力站起来收拾收拾屋子,充满干劲,一扫阴霾的情绪。似乎,也就足够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