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应“球”!羽毛球为何卖断货?
供不应“球”!羽毛球为何卖断货?
近年来,随着羽毛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不断提高,羽毛球的需求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这一现象却导致了羽毛球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现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羽毛球运动近年来热度飙升。运动中,球是最大的耗材。与去年相比,目前头部厂商的羽毛球产品普遍涨价两到三成,部分型号的涨价幅度超过了60%。一些热销品类的羽毛球在网络平台上甚至处于断货状态。
羽毛球运动爱好者潘女士和同事每周都会相约打两场羽毛球,每次打2小时,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每场最少要用半桶球,也就是6个球。他们选用鹅毛一级球,相比去年,每个月8场球下来要多出两三百元的开支。而和业余爱好者相比,专业培训团队的用球消耗就更大了。
广东深圳某羽毛球培训中心技术总监表示,目前在训的小孩约30人,每月训练用球量在60-80桶之间。由于价格上涨,每月成本从8000-10000元上升至12000-14000元。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一项报告,羽毛球是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之一,参与人口高达2.5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羽毛球运动,羽毛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广东深圳某羽毛球品牌副总经理表示,今年单一产品销售总量同比上涨了40%,从去年每月5万打左右增长到今年每月10万打。由于鹅毛片、鸭毛片是周期性产品且纯天然,供需关系出现不平衡。
羽毛球需求量增加,羽毛球的生产能不能跟上需求?一个羽毛球的生产周期有多长?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个羽毛球工厂,羽毛买回来以后,会根据羽毛的粗细及弯拱度的不一致进行分拣和分类。从羽毛到羽毛球大概需要25天的生产周期。
记者在一家羽毛球工厂了解到,近两三年以来,羽毛球的订单量持续上升,特别是今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工厂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化。
安徽马鞍山某羽毛球厂厂长表示,近几年产量不断增加,去年年产量是150万打,预计今年将增长30%左右。
随着订单量增加,对羽毛球半成品仓库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在安徽无为的一家羽毛球工厂,成品仓库已经改成了半成品仓库。
安徽无为某羽毛球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销量增长迅猛,订单供不应求,生产出来的货基本都被提前预订。
羽毛球订单量大增,羽毛球生产企业纷纷扩大产能,生产羽毛球的机器也变成了抢手货。
羽毛片价格大涨
刀翎紧缺是羽毛球涨价主因
羽毛球工厂在加班加点赶订单,上游的羽毛片厂却已经开始增加放假的时间,这又是怎么回事?
记者了解到,一只羽毛球要消耗16片刀翎,而一只肉鸭或肉鹅最多只能提供14片刀翎。一桶羽毛球12个,需要192片刀翎,加上损耗,做一桶成品球最少需要200片刀翎。一家羽毛球厂的厂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一级鹅毛做出来的羽毛球,去年同期的批发价格在128元,现在的批发价格在165元,虽然出货价格上涨了37元,但是所用的200片刀翎的成本价格却上涨了50元左右。
安徽马鞍山某羽毛球厂厂长表示,羽毛不断涨价,以一级鹅羽毛为例,去年此时价格为0.4元,今年涨至0.65元。
和羽毛球厂一样,相比一两年前,刀翎价格一路高涨,买刀翎变成了“抢刀翎”。
业内人士分析,此轮羽毛球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关键原材料羽毛片的供应短缺。受收益相对较低影响,不少鸭和鹅养殖户选择减少养殖规模或转向其他行业。
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我国鸭的出栏量由48.78亿只降至42.18亿只,鹅的出栏量由6.34亿只降至5.15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