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的生活习性与体型特征
鹧鸪的生活习性与体型特征
鹧鸪是一种常见的野生鸟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它们主要栖息在低山丘陵地带的灌丛、草地和岩石荒坡等无林荒山地区,以蚱蜢、蚂蚁等昆虫以及野生果实、杂草种子和植物嫩芽为食。每年3-6月是鹧鸪的繁殖季节,每次产卵3-6枚,偶尔可达7-8枚。本文将详细介绍鹧鸪的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和食性等特征。
鹧鸪的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
鹧鸪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灌丛、草地、岩石荒坡等无林荒山地区,有时也出现在农地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竹林中,在高山或森林内未遇到过。它们栖息于满被草丛、矮树或小松林覆盖的起伏不平的小山坡上,有时也在光秃的岩坡上,喜在干燥地区活动,清晨和日暮时下降到山谷间寻食。夜间栖于草丛中,每夜更换位置。多不成群,但在一个邻近地域内,常有许多个体存在。
繁殖习性
鹧鸪繁殖期为3-6月份,3-4月份时求偶交配。每次每窝产卵3-6枚,偶尔7-8枚。求偶期间常栖于山岩、树桩、灌木或亚乔木上鸣叫,尤以黎明和清晨最为频繁。常常一鸟鸣叫,其他地方雄鸟亦跟着鸣叫,此起彼伏,猎人常以雌鸟作诱子,关闭在有活门的鸟笼中,放在山林中以诱捕雄鸟。鹧鸪的营巢于山坡草丛或灌丛中,巢甚简陋而粗糙,多由干草、树叶构成,内垫有少量羽毛。每窝产卵3-6枚,偶尔多至7-8枚,卵椭圆形或梨形、淡皮黄色至黄褐色,卵的大小为35-37mm×28-30mm。孵卵期间雌鸟甚为恋巢,常常人至跟前也不飞。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亦善于匿藏,如遇人或天敌,雏鸟立即隐藏于附近草丛,而雌鸟则往相反方向将敌害引走。
食性
鹧鸪是杂食性鸟类,嗜食蚱蜢、蚂蚁及其他昆虫,同时亦食野生果实、杂草种子和植物嫩芽。秋收后,常到耕田内啄食遗落的谷粒,或偷食黄粟、甘薯、半夏等。也食果肉、草籽和稻粒,还有蟋蟀和其他昆虫。鹧鸪喜欢单独或成对在干燥的褐露岩坡上活动,清晨和黄昏常下到山谷间觅食,晚上则在草丛或灌丛中过夜,无固定栖息地,每晚都变换栖居位置。
鹧鸪的体型特征
鹧鸪雄鸟的体长为282-345毫米左右,体重约292-388克;雌鸟体长为224-305毫米左右,体重约255-325克。鹧鸪多在矮小山岗的灌木林中活动,有时候3-5只结群寻找食物,遇惊时非常快地匿藏在灌木丛的深处,较难发现。脚爪强健,善于在地上行走,虽不经常飞行,但飞行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