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本文整理了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试题内容全面,涵盖了自然数、数轴、人口统计、平行线、时间计算、几何图形等多个数学知识点,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26,那么中间的那个数是_____,这三个数的和是_____.
如果数轴上点A到原点(表示数0的点)的距离为3,数轴上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5,那么A与B的距离为_____.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1日,全球230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79238198人,其中中国人口约有139580000人,位居第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墨西哥总人口为一亿三千零七十五万九千零七十四人,位居第十。
- (1)7579238198从左起第一个“7”表示(),第二个“7”表示()把它四舍五入到亿位是(______)。
- (2)13953800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______)。
- (3)横线上的数写作(),它的最高位是()位。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所有垂线段长度(_________).
小明与小芳制作3张贺卡送给老师,卡片的正、反面都要写上祝福,画上插图。如果一人制作一面要10分钟,那么两人合作至少需要_________分钟能完成。
我爱学数学我爱学数学……第32个字是_____.
3246250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等于(__)。
在计算684÷24时,可以把24看做()来试商,商的最高位在()位上,这时初商偏(______)。
在计算时,可以把63看成60来试商。张亮同学试商8,商()了,应改商()合适。
一口平底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饼的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烙3分钟。现在要烙6张饼,最少要用(______)分钟才能烙好。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 如图中,互相垂直的直线一共有()组.
- A.4
- B.3
- C.2
- 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 A.10101010
- B.11001100
- C.11100010
- 如图,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最短的一条是()。
- A.AB
- B.CD
- C.EF
- D.GH
- 把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直角,另一个一定是().
- A.锐角
- B.直角
- C.钝角
- 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 A.万位与十亿位
- B.亿位与十亿位
- C.十亿位与百亿位
- D.千万位与十亿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角的大小是由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_____)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圆心角的大小是1°。(________)
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也有除法,应先算乘法,后算除法。(________)
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亿位.(_______)
小红家距学校500平方米远。(________)
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它的商肯定是两位数。(_______)
打开电视,一定正在演动画片.(_______)
4701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1.(_____)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 口算或估算.
- 12×40=
- 250×80=
- 400÷50=
- 0÷1000=
- 143÷19≈
- 602×49≈
- 632÷72≈
- 396×58≈
-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 627÷33=
- ★780÷6=
- 507÷67=
- ★376÷51=
- 列竖式计算。
- ①29×14
- ②39×40
- ③16.3+8.9
- ④2019÷4
- ⑤650÷5
- ⑥6.4-2.8
五、解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小华家买回2千克食盐,用了800克,还剩多少克?
一种饮料每箱12瓶,每箱售价72元,照这样计算,买50瓶要多少元?用500元能买多少瓶?(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填表,再解答)
- ()瓶()元
- ()瓶()元
- ()瓶()元
随着春节的临近,五湖四海的游子都要踏上回家的旅途。青岛发往成都的K208次列车是每年春运的热点车次,根据图示信息,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学校为了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去新华书店购买了一些儿童读物。请你根据信息把表格填完整,并解答问题。
- 书目
- 单价(元)
- 数量(本)
- 总价(元)
- 漫画书
- 12
- 16
- ()
- 童话故事
- 28
- ()
- 504
- 如果学校用900元购买《童话故事》,估计大约可以买多少本?
一种玩具汽车原来每辆90元。涨价后,原来买6辆的钱要少买1辆。涨价后每辆玩具汽车多少元?
一辆汽车从8:00从甲地开往乙地,2时行驶了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到达乙地是什么时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 26,1
- 解析: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平均数是26,说明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的数是26,另外的两个数为:25、27,这它们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它们的和是26×3=1,故答案为26,1.
- 2或1
- 解析:A、B两点可能在原点的同侧,也可能在原点的两侧.在同侧时AB两点的距离为:5﹣3=2在两侧时,AB两点的距离为:5+3=1答:A与B的距离为2或1.故答案为:2或1.
- 7个十亿,7个千万,76亿,139538万,130759074,亿
- 解析:
- (1)7579238198从左起第一个“7”表示7个十亿,第二个“7”表示7个千万;7579238198≈76亿。
- (2)1395380000=139538万。
- (3)一亿三千零七十五万九千零七十四写作130759074,它的最高位是亿位。
- 相等
- 解析:根据垂直和平行的性质可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都相等.
- 30
- 解析:小明制作第1张卡片正面,小芳制作第2张卡片反面,小明制作第2张卡片正面,小芳制作第3张卡片反面,小明制作第3张卡片正面,小芳制作第1张卡片反面,这样用时最少,两人合作需要的时间为10×3=30分钟。
- 爱
- 解析:“我爱学数学”为5个字32÷5=6…2,余数是2所以第32个字“爱”.故答案为:爱.
- 三十二亿四千六百二十五万,324625万,32亿
- 解析:略
- 20,十,大
- 解析:略
- 大,7
- 解析:在计算时,可以把63看成60来试商。张亮同学试商8,商大了,应改商为7合适。
- 18
- 解析: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 B
- 解析:如图中,互相垂直的直线一共3组.故选B.
- B
- 解析:略
- B
- 解析:过两条平行线上的点画线段,画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段最短,据此作答即可。根据题目已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D垂直于其中一条直线,所以在AB、CD、EF、GH几条线段中,CD是最短的那一条。故而此题选:B。
- B
- 解析:略
- D
- 解析: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 √
- 解析:略
- ×
-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圆的角是一个周角360°,平均分成180分,用除法解答即可。360°÷180=2°,每一份圆心角的大小是1°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 ×
- 解析:根据整数的运算顺序可得,一个算式里有乘法也有除法,应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计算。例如:135÷5×32应按照顺序先计算除法,再算乘法。
- √
- 解析:略
- ×
-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红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考查的是长度单位,而平方米属于面积单位,据此解答。小红家距学校500米远,平方米是面积单位;故答案为:×。
- ×
- 解析:略
- ×
- 解析:打开电视,可能正在演动画片,也有可能没有演动画片,是不确定事件.
- ×
- 解析:4701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1万,题干原来的说法是错误的.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
- 480;20000;8;0;7;30000;9;24000
- 解析:略
- 19;130;7…38;7…19
- 解析:根据整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求解.
- 406;1560;25.2;504……3;130;3.6
- 解析:计算乘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个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计算除法时用一位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就试除前两位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解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 1200克
- 解析:略
- 300元;83瓶
- 解析:
- (12)瓶(72)元
- (50)瓶(?)元
- (?)瓶(500)元
- 72÷12×50=300(元)
- 500÷(72÷12)=83(瓶)……2(元)
- 15种
- 解析:青岛到各站点要5种车票,济南往成都方向各站点要4种车票,郑州往成都方向各站点要3种车票,十堰往成都方向各站点要2种车票,汉中到成都要1种车票;据此即可解答。5+4+3+2+1=15(种)答:单程需要准备15种车票。
- 192;18本;30本
- 解析: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据此即可解答。12×16=192(元)504÷28=18(本)900÷28≈900÷30=30(本)答:估计大约可以买30本。
- 72元
- 解析:原来买6辆的钱是90×6=540元,涨价后要少买1辆,即买5辆,所以涨价后的价格是540÷5=108元。
- 14:00
- 解析:汽车2小时行驶150千米,说明每小时行驶75千米。要行驶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50÷75=2小时。从8:00出发,2小时后到达乙地,所以到达时间是10:00。但是题目中没有给出全程的具体距离,所以这个答案是基于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的合理推断。如果题目中给出全程的具体距离,那么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到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