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泥:紫砂中的珍稀瑰宝
天青泥:紫砂中的珍稀瑰宝
天青泥是紫砂泥料中的一种珍稀品种,以其独特的颜色和质感而闻名。从古至今,天青泥一直备受紫砂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天青泥的前世今生,包括其命名由来、历史记载、产地特征、物理特性以及市场流通情况。
天青泥的命名与历史记载
天青泥是以紫砂原矿颜色命名的泥料,古时紫砂从业者往往简单直接地根据矿料的颜色来为其命名,且沿用至今。历史上对天青泥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时至今日,对它了解的人也不多。
清光绪八年《宜兴县志》中记载:“土有青黄,用供抟埴。天青泥于诸泥为贵,制茗壶者特用之,黄泥供缸瓮坯之。”天青泥之精贵由此可知。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又记载说:“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密色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天青泥的产地特征
天青泥主要产于黄龙山矿区的蠡墅,此处本有开采紫砂宕口,后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成了一个大水潭,称之为大水潭矿区。大水潭在黄龙山的阳山面,开采最早,矿层最丰富。
天青泥产于青灰紫泥之下,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腊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点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
天青泥的物理特性
天青泥珍稀贵重,属于紫泥系列,产量稀少,天青泥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低温烧成后呈暗肝色,高温煤气窑烧制颜色泛青,胎质细密坚润,天青泥的成色效果与烧成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因窑温不同而不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煤气窑高温烧制时,泥料呈现天青色,有幽深寂静的古朴之感。
天青泥料的窑温跨度大,颜色变化亦大。天青泥的神秘,在于其色调傲然不群,气质高雅。这如淡烟般的朦胧天青,单纯素朴、隽永端庄,展现一种原生态之美。
天青泥的市场流通情况
在市场流通方面,天青泥主要分为三种:千玺的料(有人称蠡墅天青,小天青随便商家自己取名谁叫人家很多呢),18年左右dao挖大水潭西南区域的,市场大批量这种矿。另外就是市场极少有人有的07年紫砂路修路出来的料,那才是整体质感最舒服的一捆也是最贵的圈内人自己知道不会对外说,因为有这个的人不卖。所以多数人只愿意承推广18年的那些也是天青。这就是市场决定知识,大家都能做的生意才会被推崇,只有个别人有的料谁都不乐意推广。07年的天青整个质感比较透融合度特别好,泡养一个月就出现猪油润透,这个只能说接触过的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