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社会学理论流派——结构功能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社会学理论流派——结构功能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31/15/16295112_1119018060.shtml

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流派,在20世纪中叶一度是社会学中主导性的理论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力。

概要

发展历程:

  • 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功能论的观点受到了猛烈的批评。此后各种新的理论观点纷纷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后起的这些理论都是对结构功能论的补充发展;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新功能主义”理论的出现,结构功能论又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复苏。

主要观点:

这一理论把社会同有机体进行类比,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在整体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和功能;

社会具有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些条件,即功能先决条件。对社会的各组成部分来说,它们的功能就是满足这些基本生存条件。功能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系统的功能需要问题。

核心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顿

思想背景

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1)孔德:

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类比(结构功能论的思想基础)

社会静力学,强调秩序

(2)斯宾塞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发展是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从同质结构到异质结构的过程;

结构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并相互依存;

社会是一个以部分和整体之间分化与合作为特征的结构体系;

初步提出了功能先决条件的思想。

(3)涂尔干

强调功能分析方法;

区分因果考察和功能分析;

强调结构分析;

提倡整体主义方法论观点;

重视社会秩序、整合和稳定。

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涂尔干的功能分析思想,从而对社会学中的现代结果功能论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结构功能论者都把文化或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认为构成整体的各部分都发挥一定的功能并相互依存,以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这种系统整体观显然也受到了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的影响。

帕森斯

帕森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欧洲社会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在帕森斯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的思想学说前后有所不同。一般认为,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为代表作;后期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的结构功能论,发展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

他还对社会进化做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其他相关理论可以参考往期推文。社会学家专辑——帕森斯

默顿

美国社会学家,与帕森斯并称为结构功能论的巨擘。

研究内容:

(1)在社会学理论方面

针对帕森斯的抽象大理论,默顿提出了“社会学的中层理论'策略,倡导首先重视对经验性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建立“适中”的理论。

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强调了结构功能论的经验性,确立了功能分析的具体范式。

默顿理论研究的另一重点就是社会结构分析,他强调结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强制作用,总结出了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基本程序。

默顿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还表现在他提出了大量的已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学术语,如角色丛、地位丛、显在功能、潜在功能、反功能、自我实现预言等等。

(2)默顿始终强调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

(3)此外,默顿始终感兴趣的一个专门领域就是对科学和知识的研究。科学社会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默顿,因此他被誉为“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

社会中层理论观

中层理论:

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需的操作假设和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特征:

第一,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材料;

第二,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如参考群体理论;

第三,中层理论可以融入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第四,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第五,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第六,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结论:

社会学理论应如何发展:社会学理论要想有所发展,第一步就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可接受经验验证的假设为基础的。接下来才可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不应急于提出宏观大理论。

对科学的误解:目前社会学界对宏观大理论的热衷是不切实际的,原因在于对科学的误解

(1)第一个误解:认为思想体系在进行大量的基础观察之前就能有效地确立起来;

(2)第二个误解:认为所有的科学都具有发展的同时代性;

(3)第三个误解:社会学家们有时错误地估计了物理学理论的实际状况。

并非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而是认为,社会学要达到此目标,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

理论研究离不开经验研究,经验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坚实基础;经验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理论对经验研究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功能分析范式

社会学定性分析的范式:默顿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社会学状况,除了首先发展中层理论外,还应该确立起社会学定性分析的范式。

范式:是指一套严格的(定性) 分析的研究程序。范式的作用主要是确立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和规范化的语言

功能分析范式: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结构功能论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功能分析:

澄清:默顿首先对以往流行的结构功能论观点做了澄清。他指出以往的结构功能论有三个错误的假定:

(1)第一是“功能一体性”假定

即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

“文化事项是否都一致地对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履行功能应是一个经验问题,而不是一个公设”。

例如,在同一社会中,某一社会习俗或情操对某些群体可能是功能性的,而对其他群体可能是反功能性的。

(2)第二是“普遍功能主义”假定

即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履行积极的社会功能。

但默顿指出,实际上对不同的系统,社会或文化事项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果。它们既可能有正功能,也可能有负功能,或者是无功能的。对实际后果的功能评估应该做净功能分析。

(3)第三是“不可缺性”假定

即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

默顿指出,功能需要是经验性和多样性的,实际上存在着“功能选择”功能对等”或“功能替代”的情况。正如同一事项可以有多种可能一样,相同的功能也可以由多种事项以不同的方式去履行。

功能分析范式:为了使功能分析规范化,默顿提出了功能分析的一套范式,要求澄清如下方面的问题:

1、功能归属事项:即明确功能分析的对象,这些对象必须是标准化的事项。

2、主观意向概念(动机、目的):要求区分主观假设和研究问题,避免混淆作为主观范畴的动机和作为客观范畴的功能。

3、客观结果概念(功能、反功能):

“功能”是所观察到的结果,它促进系统的适应或调整;

“反功能”削弱系统的适应和调整;

实际上也可能存在“非功能”的结果,即所考察的事项与系统无关;

另外,要求区分“显在功能”“潜在功能”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被人们设想到和认识到的客观结果,而后者是指未被人们想到和认识到的客观结果。

4、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即功能是针对何类对象或单位的,这些单位有不同层次。

5、功能需要的概念(需求、前提条件):功能需要是功能分析的重要概念,但也是最含混和有争议的概念,因此要求区别功能需要的不同类型(普遍的与特定的),确立验证这些功能需要的程序。

6、功能实现机制的概念

7、功能选择的概念(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

8、结构脉络的概念(结构强制)

9、动态与变迁的概念

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

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含问题:应该注意功能分析学家的社会地位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他对问题的选择,影响到他的假设和概念等。

功能分析的步骤:

默顿通过对美国的政治机构的分析,总结了功能分析的步骤:

(1)首先要明确所研究的社会或文化事项

(2)然后分析这些事项存在于其中的结构关系

(3)最后说明事项所履行的功能

总述:默顿对结构功能主义的超越与发展。

(1)在构建功能分析方法的过程中,默顿对传统功能主义的三个流行性假定进行了批判。

(2)在批判的基础上,默顿提出了功能分析范式。

功能分析范式是一种定性分析范式。是对功能分析方法的完善。它包括一组精确的概念和研究方案,这些概念和方案揭露了进行功能分析时研究者应牢记

(但为以往功能主义者忽略)的最重要的方面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能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默顿区分了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指出以往的结构功能主义将两者混淆在一起,他主张功能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客观后果上,因此,功能分析就是要关注事项的一系列客观后果。而对于功能,他又进行了详细的区分:

①一个事项可能兼有正功能和反功能的后果,因而要对其做净功能分析。正功能是促进系统的适应与调整的后果,负功能是削弱系统的适应与调整的后果。

②根据主观意向与客观后果是否相符分成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功能动机与后果相一致,为人们所预期并被认可的功能,潜功能动机与后果不一致未被认识到,也未被认可。

此外,默频还将动态视角、历史变迁引入了功能分析范式中。

默顿以上做出的种种完善和改进,完善了传统的功能分析方法,增强了其指导经验研究、发展理论的能力,从而推进了结构功能论的经验化。

结构分析范式

在社会学研究中,默顿始终把社会结构“置于社会学分析的焦点上”,因此又被称作“结构分析学家”。

默顿结构方面的主要代表作:《社会结构与失范》

默顿的结构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强调社会结构或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在 《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默顿对结构强制与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经典说明。

他认为在社会和文化结构的诸要素中,有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一是文化上明确规定的目标,二是社会结构所限定的达到这些目标的合法方式。

为达到这些目标,每个社会群体都把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与道德容许的或传统的标准相联系。只有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使遵循它的人感到满意,这种平衡才能保持下去。

默顿划分出了三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接受、拒绝、拒绝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标准。这些社会秩序是由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之间相交叉构成的,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行为类型:遵从、创新、仪式主义、隐退主义、反叛。

默顿试图说明,一定的社会行动类型总与社会结构相关联。跟正常行为一样,越轨行为也是社会结构因素作用的结果。社会结构是一组有组织的社会关系,它与社会或群体成员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自我实现语言

默顿所提出的“自我实现预言”理论是与其结构分析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成果。

自我实现预言所解释的是这样一种社会过程:虚假的想法、期望、预言等会导致自身的实现,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不会发生。

自我实现预言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所谓的“托马斯定理”,即“如果人们把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就会产生真实的结果’。这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这个定理说明了对某些社会现象来说,重要的不是它本身是否真实,而是人们如何去看待它。它强调人们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行动的,因此主观定义会影响客观结果

默顿通过“自我实现预言”概念,实际说明了人类行动的重要特征,除了主观性之外,还具有反思性,即行动的结果会反作用于行动情境,从而调整行动的轨迹——默顿的社会结构分析并非一味地强调结构决定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