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返水总是2楼遭殃,低楼层返水有救吗?
为什么返水总是2楼遭殃,低楼层返水有救吗?
为什么返水总是发生在二楼?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住宅楼的低楼层住户。本文将从建筑排水设计、日常维护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返水问题的原因,并提供具体的预防和解决方案。
低层返水2楼遭殃
过去的经验表明,住在底楼可能会因为主下水管道的堵塞而返水。当今大多数新楼的排水设计中,将一楼做了独立下水,二楼以上统一排水。因此,很多人买房都不太愿意买二楼,担心以后返水。
为什么会返水?
虽然二楼是所有楼层中排水的最底层,但实际上,所有的排水还是要流经超过1层楼的高度的主下水管道,才落地进污水收集池的。也就是说,二楼发生返水的,大概率来说,就是2楼下到地下污水收集池这一段距离的主下水管道发生了堵塞,主下水管道底端堵塞,是二楼发生返水的根本原因。
主下水管底端为什么会被堵?
虽然新楼的排水管道设计通常符合规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可能由于以下三个原因导致排水主管底部堵塞:
建筑垃圾堵塞:正常管道的冲刷能力比较强,较小的一些建渣或者垃圾一般都能被冲走,但是在施工和装修阶段,如果一些工人习惯不良或者工作不负责任,将水泥块或者和胶建渣等遗漏在下水道,极易堵塞管道,或者黏结在管道内壁,使实际管径变小,排污能力下降,造成返水隐患。
楼上住户使用不当:三楼以上住户使用不当或不慎,业主将卫生巾、尿不湿、塑料带、毛巾、瓶罐等较大体积的杂物垃圾经大便器掉入下水道。这些大的杂物有可能积聚在主下水管的底部,多种杂物缠绕,全部或者部分堵塞主管道,从而导致返水。
二楼以下排水主管道的布局和设计走向:如果二楼以下如果是架空大堂或者商业门面,由于楼上楼下功能区不对应,主排污管道必将多次转弯绕道后,才能进入污水收集池,主下水管的底部就更容易积聚大垃圾,从而堵塞主下水管道而造成二楼返水。
如何预防和解决二楼返水?
- 装修中设计以疏为主,以堵为辅:
- 做溢流管:对于没有装修的房屋,为了彻底解决二楼的返水问题,建议能做溢流管的尽量做溢流管,彻底解决问题。
- 以堵为辅:对于二楼容易返水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房主安装了止回阀、防返水地漏等。事实上,二楼安装止回阀,堵住的水自然会顺势返到三楼,这是有违《民法》精神的。再说了,楼上的污水会漏下来,也会浸泡和污染二楼的天花板和墙体。但是,厨房安装一个单向止回阀,对于二楼住户来讲,的确可以有效防止返水。而卫生间地漏是可以用防返水地漏,但是马桶返水,目前来看,还是主要通过安装溢流管来预防,比较简便可行。
- 发生返水,及时查明原因,制定合理解决方案,避免再次发生返水:
- 如果发生了返水,就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对症解决。对于新交付的房子,特别是还在保修期内的房子,一定要找物业协同开发商彻底解决问题。
- 一旦二楼发生返水,物业要立即赶到,关闭单元供水阀门,同时通知楼上住户暂停用水,以遏止返水。
- 立即组织疏通管道,清理污水。物业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友情提醒督促全小区业主和租户,文明使用排水管。
结语
作为二楼的住户,平时应当多留意下水管道情况,监督物业及时疏通维护。一旦发现苗头,立即通知物业查看检查处理。
住宅小区二楼设置独立排水或溢流口指引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0015-2019做法
- 安装形式
- 二楼排水管单独接主横管形式
- 二楼排水管单独排入污废水井形式
- 做溢流管形式:为彻底解决二楼的返水问题,建议对于首层(独管、合管)排水竖管处增设溢流管,能做溢流管的尽量做溢流管(建议带存水弯),具体形式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可以采用在竖管上增加三通的方式,连接溢流支管。这样当排水竖管内的水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多余的水可以通过溢流支管排出,从而避免污水从卫生器具中返溢。同时,为了防止臭气反流,可在三通或支管处增加防臭器,在进行溢流管的设置和安装时,建议遵循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并确保施工质量,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防臭效果。
图例一
建议在首层排水(独管、合管)竖管处增设“直接斜三通”,并且在溢水口位置同步增设排气孔罩,让管道中的气体顺利排出,维持管道内压力平衡,避免因气体积聚形成气囊而阻碍水流,使得水流能够顺畅流动,减少杂物因水流不畅而沉淀堵塞的情况。
图例二
建议在首层(独管、合管)排水竖管的检修口处增设“自制弯头”当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或排水量超过设计容量时,溢水口能够及时排出多余的水,避免管道压力过大导致破裂或其他损坏,从而减少水患风险。利用现有的检修口设置溢水口,无需额外开辟新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空间,并降低了施工成本。
图例三
建议在首层(独管、合管)排水竖管未设置检修口的基础上增设“开口三通”同时增加防臭器:
- 为后续检查疏通提供了额外的接口,方便在需要时进行管道的检查、清理和维修工作,提高了维护的便利性。
- 防臭器能够有效阻止排水管道中的臭气通过竖管向上散发到室内,可以避免蟑螂、蚊虫等通过排水管道进入室内,创造一个更加卫生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