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药谷”识中药】除湿散寒、祛风止痛——藁本
【“中原药谷”识中药】除湿散寒、祛风止痛——藁本
藁本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除湿散寒、祛风止痛等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邪导致的关节肌肉疼痛、伤寒感冒引起的头痛等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藁本的功效、作用、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信息。
功效与作用:除湿散寒、祛风止痛
藁本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和根。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即可制得。其气浓香,味辛、苦、微麻,具有除湿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1、除湿散寒:藁本辛温香燥,性味俱升,药势雄壮,善达巅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具有除湿散寒的功效。疥癣、寒湿泄泻、腹痛、疝瘕的患者也可通过服用藁本进行治疗。
2、祛风止痛:藁本辛温辛散,善达头之巅顶,具有一定止痛作用,能缓解风湿肢节痹痛、巅顶疼痛及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
注意事项
1、适宜人群: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者
2、禁忌人群:血虚头痛者
3、不宜同食:青葙子,藁本不宜与青葙子同用,可能影响药效。
4、食用方法
生食:将藁本去掉泥土和沙子后晒干,切成片状,即可食用。
煮汤:取藁本、苍术,研成粉末,放入锅中加清水煮,喝的时候用黄酒加热即可。
功效及配方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散寒、除湿、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使用禁忌】阴血虚、肝阳亢及温热证头痛禁服。
【配伍药方】仅供参考
①治一切风,偏、正头痛,鼻塞脑闷,大解伤寒及头风,遍身疮癣,手足顽麻:川芎、细辛、白芷、甘草、藁本各等分,为末,每药120克,入煅石膏末1斤,水和为丸,每30克作八丸,每服一丸,食后薄荷茶嚼下。(《普济方》白龙丸)
②治风湿关节痛:藁本9克,苍术9克,防风9克,牛膝12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治大人小儿干白头屑:用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擦旦梳,垢自去也。(《便民本草汇言小集》)
④治小儿疥癣:藁本煎汤浴之及用浣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⑤治大实心痛,大便已利:藁本15克,苍术30克。上为粗末。每服30克,水二盏,煎至一盏,温酒服。
【炮制方法】藁本片:除去残茎,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复方制剂
含有藁本的复方制剂有以下几种:
芎菊上清丸: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镇脑宁胶囊:息风通络。用于风邪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肢体麻木、耳鸣;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见上述证候者。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平肝息风,活血散寒,舒筋止痛。用于肝阳化风,寒湿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筋脉掣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痛,头昏头痛。
仔花感冒胶囊: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风热感冒,发烧头痛,肢体不适。
凉血退热排毒丸:清瘟排毒,凉血退热。用于外感时疫瘟毒,内陷营血,高热不退,神昏襜语。
小儿鼻炎片:散风,清热。用于小儿慢性鼻炎。
鉴别用药
藁本在用药时经常有以下混淆情况:
蒿本、羌活、白芷、细辛
·藁本、羌活、白芷、细辛四者皆为辛温香燥之品,均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且止痛作用较好。其中羌活、白芷、藁本还能胜湿。四者都常用治风寒感冒或风寒夹湿的感冒,头身疼痛较甚者,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因白芷、细辛气味芳香,既能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故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者,白芷、细辛尤为适宜。同时白芷、细辛也常用于鼻渊等鼻科疾病之鼻塞、流涕、头痛者,为治鼻渊之良药。
·不同之处在于,藁本性味俱升,上达巅顶,善治外感风寒、巅顶头痛甚者。羌活气味雄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作用较强;其治痹痛,因其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尤为多用。
·白芷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并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又可用于寒湿带下,疮疡肿毒;此外,白芷能祛风湿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细辛辛香走窜,达表入里,散寒之力较强,表寒、里寒证均可使用;又能温肺化饮,也可用于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反沉者;少阴头痛,偏正头痛,牙痛;肺寒咳喘。
常见问题
藁本与辽藁本的区别?
藁本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巫山、巫溪、湖北巴东、兴山、长阳,湖南荼陵,陕西安康;辽藁本主产于河北龙关、蔚县、承德,辽宁盖县、风城,此外,山西繁峙、沁县,山东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亦产。藁本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和残根。辽藁本较小,根茎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柱状,长13cm,直径0.62cm。有多数细长弯曲的根。
白芷和藁本分别治疗什么部位头痛呢?
藁本性味俱升,上达巅顶,善治外感风寒、巅顶头痛甚者。白芷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
来源:草木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