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聊聊脉诊,那些你所需要知道的事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聊聊脉诊,那些你所需要知道的事情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11845

中医脉诊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通过触摸患者手腕处的桡动脉搏动来获取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这种看似神秘的诊断方法,实则是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成的科学体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脉诊的基本原理、常见误解、操作要点以及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传统医学瑰宝。

脉诊的基本原理

目前使用最广的脉诊方法是寸口脉诊法,也就是通过触诊双侧手腕桡动脉的搏动情况,搜集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基本信息,结合四诊(望、闻、问、切)推断病情,指导辨证、用药及针灸。

寸口位于两手腕部腕横纹下方,桡动脉搏动明显之处。而桡动脉是肱动脉的终支之一,其位置表浅、易于触摸,因此成为脉诊的主要部位。再者,寸口脉所在的位置恰好为手太阴肺经所循行的区域。《素问·经脉别论》曰:“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根据经典的论述,肺依靠统摄气机的功能将气血输布至五脏六腑,而人体的气血状态可从寸口处探知。

对脉诊的误解与澄清

我们作为中医师,在门诊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会说:“大夫,中医不是摸脉就能探测疾病吗?那您是不是只需要摸脉,我不用说话,就能知道我身体哪里不好,有哪些病?”

这恰恰反映了大众对中医脉诊存在误解。诚然,中医师中不乏脉诊造诣极高的人才,可以在不问诊的情况下,说出患者的病症。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中医师都需要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获取患者信息,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况且同一脉象指代的证象少则几种,多则数十种,中医师需要逐一辨析、排除、确认,而这就更需要患者主动且全面地向医生诉说病情。借用李延昰在《脉诀汇辨·问情论》中所言:“惟愿病家以病为重,不循故习,使医者得尽其长,医者以道自处,不蹈陋规,使病家诚告以故。庶病无遁形,而医者之与病者有相成之功矣。”医者与病者都应以病情为重,不猎奇、不炫技,才可相辅相成。

诊脉前患者应做的准备

诊脉前患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向医生呈现最真实的脉象。具体的准备如下。

1.保持状态稳定:在诊脉前,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或情绪激动,以免脉搏速度过快,影响诊脉结果;医生诊脉时患者尽量不要讲话。这样诊察出来的脉象才更贴合患者的实际生理或病理状态。

2.诊脉体位的准备:参考姚梅龄前辈在《临证脉法十六讲》中所述:患者在诊脉时可选取坐位或仰卧位,保持前臂及手部自然舒展,并向内微旋30度,腕部轻松放置在脉枕上,让寸口部得以充分显露,同时避免诊脉侧背包或挎包。

3.诊脉前的饮食禁忌:在诊脉前半个小时,患者应禁烟、禁酒、禁食辛辣食物,以确保脉象的准确性。如患者处于饱腹状态,或食用了辛辣类食物,或饮用了酒、浓茶、咖啡等,则需主动告知医生。

脉象的分类

在中医门诊就诊后,患者会看到病历上记录了自己的脉象。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中医的脉诊里,到底有多少种脉象呢?

中医的脉象,共有二十八部脉。基于元代滑寿之脉诊提纲,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作为二十八部脉象的总提纲。其所著《诊家枢要·脉象统会》利用歌诀将二十八部脉串联了起来,即下图所示。

脉诊对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性

中医脉诊在对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邪正盛衰:例如,一位患者如果腹泻数日,那他的脉象通常表现为虚数,即脉象虚弱而快。但是,若医生诊脉时反而发现其右关实大之脉,即右关脉强而有力,右关为脾胃所在,这就有些不寻常了,那就可能提示病情进展。

2.推断疾病的进退与预后:如久病脉缓,则知胃气渐渐恢复,是疾病逐渐痊愈的表现;若久病脉洪或脉大而虚,则多是邪盛正衰的危候。

3.识别危重症脉象:脉诊可以识别出一些特殊的脉象,如“十怪脉”。这些脉象通常提示患者的病情危重,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或心脏其他器质性病变等。

具体来说,“十怪脉”包括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雀啄脉等,这些脉象多表现为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即死脉。一旦诊得此类脉,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此外,我们会看到中医师在诊治危重症患者时,除了摸寸口脉外,还会触摸患者的足背部及足跟部,这其实是在摸患者的趺阳脉和太溪脉。趺阳脉反映人体胃气的有无,太溪脉则反映了人体肾气的盛衰。肾与脾胃分别为人体先、后天之本,如两者均显现危象,则需对患者高度重视。

关于脉诊这件事,我们今天就聊这么多。总结起来,脉诊作为中医诊断技术之一,与望、闻、问诊密不可分,且所有的诊断技术都与患者本身及其疾病绑定,不可独立存在。医生需要“数问其情,以知其意”,而患者则需要“倾言相告,不可有疑”,这样才可使医生尽其所长,使患者疾病可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