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诸业从心而起,心常寂静方能够不起烦恼妄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诸业从心而起,心常寂静方能够不起烦恼妄想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70282230_121124434/?pvid=000115_3w_a

在佛教修行中,妄念烦恼是修行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调伏妄念,实现心的寂静,是每位修行者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从佛教经典中寻找答案,探讨妄念烦恼的根源及其调伏之道。


皇寺中心甬路处的香炉、灯笼

有句佛门谚语,叫做“役妄念而凡途业起,生死横波”。大意是说,修行之人如果被烦恼妄念所役使,自心就会陷入到凡夫业障之中。本来修行的目的,是要了生脱死的,但为凡心妄念所摄,势必难以出离生死苦海。

关于如何调伏妄念烦恼,其实在经藏法卷和古德的种种开示之中,是有明确的对治方法的。诸如,“一切诸业从心起,无心即无业”,这句话就说明了烦恼妄念之所以会生起的原因,烦恼业障都无不是先从自心而发端的。须知,不存在凭空而来的烦恼,烦恼皆是由心造作的。

为什么说,不存在凭空而来的烦恼?因为佛学义理是讲究因果逻辑的,大凡一切法相,都要有其生灭的因缘关系,绝不存在无因而生的情况。无因生,乃是断灭见,是为佛家所不取的。这种知见更不能够调伏烦恼。

既然烦恼妄念由自心生起,那么心常寂静而无挂碍,也就意味着不再造作烦恼诸业,不再为烦恼所役使。这是“无心即无业”的意义。

无心,并不是说不思惟,更不是否定自心,从而落入顽空的断灭见中。无心的本意是说,将自心安然寂静,不去执取烦恼妄相。正所谓,“善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观诸法空相是破除烦恼执著的要义所在。无心、无想念的本来意义,就是自心安住于真空寂静的般若实相之中,继而断除了烦恼妄想的源头。而般若实相的修行,需要多去闻思,特别是要在心常寂静的定境之中去思惟。不闻思,是难以收获到解见空性的效用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