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溯源侵蚀、多层溶洞、多级冲积扇、多级海蚀平台、河流阶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溯源侵蚀、多层溶洞、多级冲积扇、多级海蚀平台、河流阶地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L0BEMB20516DHVE.html

溯源侵蚀、多层溶洞、多级冲积扇、多级海蚀平台、河流阶地是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揭示了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过程。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地理现象的定义、成因、演化过程及其影响。

基本概念

溯源侵蚀

定义:是一种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开始,向上游侵蚀的流水侵蚀作用。是下蚀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黄土地区的溯源侵蚀

成因: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溯源侵蚀加剧的原因:

  • 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增加、土壤松散、植被覆盖率低等,除此之外还受地形影响。
  •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的工程建设和城市发展、不合理的工厂选址和没有沟道防护措施的城市排洪排污。

演化过程

源头的溯源侵蚀过程

从时间顺序上来讲可划分为水力冲刷、水力重力共同作用、重力侵蚀三个阶段。沟头上方汇集的径流直接冲刷造成了沟头的迅速延伸,径流在沟边附近的裂缝、陷穴处下渗,从而导致沟头受水力重力共同作用而坍塌、滑落与沟头前进。

瀑布的溯源侵蚀过程

瀑布从峭壁上流下,对下侧岩层造成侵蚀,就会形成较深的水潭。同时瀑布底部的水流漩涡或砂粒对周围岩石发生侵蚀,峭壁下部出现较大的侵蚀空间。上部悬垂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发生坍塌,导致瀑布不断向后推移倒退。

河口的溯源侵蚀过程

由于斜坡上沟谷下段的水量大于上段,侵蚀作用也大于上段,出现了水蚀凹地(图中a、b),凹地的形成使河谷纵剖面变陡,因而流速变大,使水流下蚀更为剧烈,且集中在坡度最陡的凹地的上段,结果使b逐步移动到b1、b2……

不利影响与对策

不利影响

  1. 溯源侵蚀使谷地向源头方向伸长,成为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黄土高原某些沟谷源头一次暴雨即可前进数十米,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
  2. 对土地、村庄、道路、民居和工厂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发生在源头的溯源侵蚀会造成河流袭夺,导致被夺河水量减少,泥沙淤积堵塞。


溯源侵蚀引起的河流袭夺

应对措施

  1. 在沟头上方来水方向修筑涝池或涝池群拦蓄地表径流。此外还有蓄水堰、沟边防护埂、防护墙等措施来蓄存或分散径流,达到巩固沟岸的目的。
  2. 其次是沟底修筑沟底谷坊,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在条件允许、经济可能的情况下,要选取合适的沟底地段安排淤地坝和引洪漫地,使泥沙就地拦蓄,削减洪峰,调节径流。

知识拓展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区分

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V” 型谷;在河谷发育中后期,以侧蚀为主,河谷比较宽,形成“U”型谷


河谷发育初期与中后期对比

试题链接

  1.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最终形成。完成下面小题。


长江三峡地貌形成过程

(1)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的自然条件是( )
A. 地势东高西低
B. 古地中海盐度高
C. 古长江水量丰富
D. 横断山脉有出口

(2)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对古长江流域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落差加大,水土流失加剧
B. 侵蚀增强,峡谷地貌发育
C. 锋面雨多,河流水量增加
D. 沉积增强,流向自西向东

(3)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袭夺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水系开始折向东流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②喜马拉雅山脉隆起,巫山东侧古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
③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减轻
④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最终东侧河流切穿山脉,成功袭夺西侧河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河流袭夺是河流由于溯源侵蚀,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

(1)
【答案】 A
【解析】河流的流向主要是由地形走势决定的。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主要跟地形有关。地势东高西低,因此河流由高处流到低处,A正确;古地中海盐度高并不能决定河流的流向,B错误;古长江与地中海距离遥远,即使水量丰富,如果没有地形地势的东高西低也无法流入地中海;横断山有出口,会使河流自西向东流,D错误。

(2)
【答案】 B
【解析】地形隆起会使长江落差增大,但古时候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一定加剧,A错误;地形隆起使古长江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峡谷地貌发育,B正确;锋面雨主要跟季风有关,C错误;地形的隆起会使流向自西向东流,流水侵蚀峡谷携带的细沙在地势低平处沉积,不属于地形隆起对长江流域的直接影响,D错误。

(3)
【答案】 D
【解析】①由材料“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可推测出,巫山山脉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袭夺的过程为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水系开始折向东流,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故①正确;②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最终东侧河流切穿山脉,成功袭夺西侧河流,故②错误;③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水系开始折向东流,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故③错误;④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水系开始折向东流,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最终东侧河流切穿山脉,成功袭夺西侧河流,故④正确;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

(左右滑动查看)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流水侵蚀分为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向侵蚀三类。溯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下切侵蚀是指流水及其所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沟谷、河床底部进行的冲刷和磨削,导致沟谷、河床加深。侧向侵蚀是指河流对两侧河岸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弯曲河道,使河道弯曲率加大。下图示意某河流A、B、C、D四河段位置及其剖面图。


某河流A、B、C、D四河段位置及其剖面图

(1)图中河流侵蚀类型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的河段是_________。溯源侵蚀主要表现为________(水平或垂直)方向向_______(上游或下游)的侵蚀。

(2)B河段的侵蚀类型主要是______,该侵蚀类型主要表现为______(水平或垂直)方向向______(上或下)的侵蚀;与B河段相比,该侵蚀类型在C河段表现较_______(强或弱)。

(3)D河段河流的侵蚀类型主要是______,该侵蚀类型主要表现为________(水平或垂直)方向向河道________(凹岸或凸岸)的侵蚀。

【答案与解析】
本题以某河流A、B、C、D四河段位置及其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地貌。

(1)
【答案】A 水平 上游
【解析】由材料“溯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可知,A河段沟谷较浅,位于河流源头附近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向源头(上游)的侵蚀。

(2)
【答案】下切侵蚀 垂直 下 弱
【解析】据图可知,由材料“下切侵蚀是指流水及其所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沟谷、河床底部进行的冲刷和磨削,导致沟谷、河床加深”可知,B、C河段河谷在变深变宽,共同的侵蚀类型为下切侵蚀,该侵蚀类型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向下的侵蚀。与B河段相比,该侵蚀类型在C河段表现较弱。

(3)
【答案】侧向侵蚀 水平 凹岸
【解析】D河段河道变宽,且一侧河岸陡,一侧有堆积,河岸交换,所以D河段河道弯曲,河流的侵蚀方式为侧向侵蚀。该侵蚀类型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向弯曲河道凹岸的侵蚀。

(左右滑动查看)

多层溶洞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的结果。在云贵高原地区,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环境沉积作用形成了石灰岩,后期地壳抬升使石灰岩露出水面,经过长期的流水溶蚀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溶洞、天坑、峰林等。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景观

多级冲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因地形突然开阔、坡度骤减,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地貌。那棱格勒河是柴达木盆地第一大河,其下游自昆仑山口至干盐滩之间依次发育了两级冲积扇。早期,那棱格勒河和乌图美仁河向东注入别勒滩;之后,受内外力作用影响,那棱格勒河下游故道因洪水向北推移,汇入台吉乃尔河,并在东-西台吉乃尔湖地区发育了第Ⅱ级冲积扇。


那棱格勒河下游两级冲积扇示意图

多级海蚀平台

海蚀平台是基岩海岸海蚀崖前部的平台状地形。珠江三角洲平原上保留有多处代表性的海蚀平台,地质学家在西冲湾观测到有四级海蚀平台,据海洋学家勘测认定这四级平台形成于不同时期,其理由有海水影响会导致岩石颜色变深。第2级平台上颜色较深,第3级平台颜色比较浅。现代藤壶(生活于潮间带上部的代表植物)生长上界位于2级和3级平台之间。


珠江河口西冲湾内四级海蚀平台景观图

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岸边不断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并不断升高扩大,枯水期时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后地壳抬升,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下,河漫滩超出一般洪水位,形成河谷两侧的阶地;经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河流阶段性下切,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