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告别共有产权房,配售型保障房时代来临!
杭州告别共有产权房,配售型保障房时代来临!
杭州近日宣布取消共有产权房,转而推广配售型保障房。这一政策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分析配售型保障房与共有产权房的区别,探讨杭州此次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配售型保障房,本质上是0产权的共有产权房,即长达七十年的长租房,且不能转让流通。而商品房则拥有100%产权,可以自由买卖。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正在积极推进配售型保障房项目,目前已有10多个项目开工,这些项目大多由原来的共有产权房项目转变而来。
为什么杭州要做出这一政策调整?
共有产权房的问题主要在于产权的不完整性。买房和租房最大的区别在于产权是否转移。买房是产权和使用权一起转让,而租房则只转让使用权。
配售型保障房的处置权有严格规定,只能通过回购或内部流转退出,不能流入商品房市场。这就像高校内部的校产房或者农民宅基地上的小产权房,只能内部转让,不能公开上市。
配售型保障房与共有产权房的对比分析
以实际案例来说,一套200万的七十年产权商品房,既可以住也可以转让,年租金3万。而同位置同户型的七十年配售型保障房总价100万,只能住不能转让,年租金也是3万。选择哪种,就看个人对未来房价的预期了。
共有产权房之所以存在问题,是因为所谓的共有产权其实都是虚的。产权的核心是转让权,而共有产权房的转让权受到限制,只能在政府的封闭体系内转让。
更关键的是,共有产权房如果出租,租金中的政府份额还要上交给政府。而配售型保障房则不用上交。在二手市场上,共有产权房的成交价通常会打折,而且房价上涨部分的收益也要上交政府。
共有产权房没有政府承诺的回购,一旦房价下跌,购房人就要承担损失。而配售型保障房则有政府兜底,即使房价下跌,购房人可以退给政府,损失有限。
政策调整背后的深意
归根结底,共有产权房的设立初衷就有问题,它既不是纯粹的保障体系,也不是完全的市场体系,而是不伦不类的存在。政府现在推出的配售型保障房,就是0产权的长租房,这才是未来的趋势。
这一政策调整体现了政府在住房保障体系上的创新尝试,试图通过配售型保障房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同时避免共有产权房带来的产权争议和市场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