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见文录”之广州湾风情徜徉记①:湛江:近代顶级建筑惊艳隐秘角落
“百千万见文录”之广州湾风情徜徉记①:湛江:近代顶级建筑惊艳隐秘角落
行走湛江,承载广州湾百年历史沉淀的古建和美食令“驴友”印象至深。2024年,时值盛夏,记者在烈日浓荫和椰风老街之间,捕捉这座粤西名城百年人文烟火中的浮光掠影,用镜头和键盘,和读者一起徜徉曾经尘封的广州湾风情。
海湾名城的前世沧桑
“驴友”初闻广州湾,大多源自闻一多先生的爱国诗作《七子之歌》。其实四百多年前的海图便有海防前沿哨所“广州湾”的标注。湛江港湾东南的南三岛,在上世纪50年代实施联岛工程前为九个面积较大的岛屿,附近的一个“湾内湾”(今南三镇靖海宫至南三盐场的海域)得名“广洲湾”,又称“广州湾”。现湛江港湾通外海水道主出口北侧的南三镇灯塔行政村,旧称广州湾村坊,由10多个小渔村组成。广州湾从渔村名变为湛江主城区的旧称。
硇洲灯塔(郎树臣 摄)
1895年清军在甲午海战惨败后,列强加紧对华入侵。1898年,法殖民者以船只需“趸煤”为由提出租借广州湾村坊,并悍然登陆海头汛(今湛江市霞山区老城区),继而武力扩张,清政府于1899年被迫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借条约》,将现湛江港湾及周边区域划为法租界,统称“广州湾”。1943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广州湾回归中国,更名为“湛江”。
硇洲灯塔的牛眼透镜。
从1899年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借条约》至1945年签订《中法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湛江主城区经历了44年的法殖民期和两年的日占期,城中遗留的古建、路树、美食,正是这段历史的印记。
到湛江徜徉广州湾风情,藏于隐秘角落里的两座近代建筑,被资深建筑师视为“不容错过”,尤其是:硇洲岛灯塔和旧西营(霞山)鱼市场。
夜色中的硇洲灯塔
“岛外岛”上邂逅世界级名灯塔
位于硇洲岛东马鞍山硇洲灯塔,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内,保护完好,仍在使用,灯光肉眼识别射程达26海里,是全球现存的两座牛眼水晶磨镜灯塔之一,曾与伦敦灯塔和非洲好望角灯塔并称世界三大名灯塔。
硇洲灯塔内景(资料图)
高19.2米的硇洲灯塔建成于1902年,塔身用岛上麻石砌成,塔内由68阶围绕中心石柱依次错开、螺旋而上的台阶围绕而成,仰俯之间,犹如折扇半开。灯塔透镜由139条弧形三棱镜片组成的两个抛物面,抛物面中心各有凸透镜聚焦,工艺巧夺天工。傍晚亮灯时,于火山熔岩海滩看其投射万顷海澜的巨大光柱,十分震撼。
从湛江城区中心往硇洲观灯塔,须行车约70公里至东海岛东南码头,再乘渡轮登硇洲岛,沿途海岛形胜,风物甚佳,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广州湾》中,将广州湾比作神州的“后门铁锁”,东海和硇洲两岛喻为锁上的一双“管钥”。硇洲这座国内最大的火山岛蕉林密布,香蕉以果大香浓驰名,火山熔岩石质海滩上可见“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因地处海防前沿,岛内不少景点不允许航拍。海深石多的硇洲过去是天然土鲍和龙虾的主产区,但现已鲜有渔民愿从事高风险的深海潜捕作业。岛东南的存亮湾盛产罕见的黄海胆和“沉船小石斑”。
黄海胆的中式吃法是掏出流沙状的内含物,蒸而瓢食味极鲜香,法式吃法是制海胆酱夹面包。存亮湾和对岸的徐闻县外罗港之间的海域数百年来海底积聚大量沉船群,手掌大的“沉船小石斑”便是以沉船为天然鱼礁,历来被“老饕”称为石斑中的肉质极品。另外,硇洲曾是粤剧票友熟知的“宋帝昺”避难地,岛内有宋皇城遗址、祥龙书院、八角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等相关人文景点。
“原装”老鱼市建筑国内仅存
“原装”老鱼市建筑国内仅存
位于霞山东堤老街窄巷中的西营鱼市场旧址(见上图),被建筑学者视为被严重低估的近代建筑,是国内仅存的近代钢筋混凝土大型圈梁结构的专业水产市场,由广州湾时期的华人建筑商梁日新承建。1937年建成时因其顶部椭弧形拱顶呈八角形亭盖状,又被称为八角楼和法国鱼亭,市场内有鱼池存放活鱼。湛江解放后至改革开放,这里辟为东堤肉菜市场。
80多年来,经历多场12级以上台风的八角楼,主体结构仍保存完好。其内部面积963平方米,面宽22.3米,进深43.8米,由10支砖砌方柱托圈梁构成三层八角面椭弧形结构,屋顶呈重檐歇山式,墙体用红砖砌筑,一至三层均以钢筋混凝土廊檐圈梁环绕,合围成向心力固定拱柱圈梁架结构,然后排檩桷铺瓦。市场内透光明亮,空气流通,不但是广州湾时期西营市民的生活见证,还体现了当时国内大跨度建筑的顶级建造水平,国内同一时期只有京沪港甬等大城市有专业的水产市场,现保存完整的独此一家。
八角楼的前世今生,是广州湾商贸和美食史料的重要一环。1912年,东堤修建了栈桥码头(今长桥码头)后,随着渔船聚集,鱼栏应运而生,法殖民者遂在括流街(今东堤一横路)规划建设有顶八角楼。
水晶透镜(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资料图)
在霞山寻迹八角楼,尽管周边的老街老巷仄迫,但离海咫尺的东堤片区仍是摄影“发烧友”的宝地。海风腥味中的百年南洋式民宅群现大多成为经营传统渔具的商铺,罟、罾、罛这些在古籍出现的渔具在此都可找到实物。与八角楼相邻的广州湾时期主商业街贝丁街(今逸仙路),街上覆盖着学名大叶榄仁的法国枇杷树浓荫。东堤路-海滨大道南一线是广州湾时期的行政区,密布着广州湾法国公使馆、哥特双塔式维多尔教堂、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俗称“绿衣楼”的广州湾法军指挥部大楼等古建及海滨公园、观海长廊等海岸景点。与八角楼旧址仅隔一条东堤路的东风水产市场和霞山渔港更是“吃货圣地”,在广东,能在中心城区买到随渔艇上岸的鲜活水产并立即带至食肆加工的地方,仅此一处。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