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中世纪基督教马赛克(中)| 经典案例 第一部分(4-6世纪)
罗马的中世纪基督教马赛克(中)| 经典案例 第一部分(4-6世纪)
罗马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古代晚期和中世纪基督教马赛克的城市。从4世纪到13世纪,这些精美的马赛克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的演变,更体现了基督教信仰的传播与发展。本文将分两篇,为您详细介绍罗马现存的中世纪基督教马赛克珍品,带您领略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
基督教的神性观及其在马赛克艺术中的表现
与其他古代文明的艺术一样,早期基督教艺术也是一种与宗教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艺术,但基督教的宗教世界与其他古代民族的宗教世界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基督教的上帝与其他神不同,他不会帮助人在今生取得成功,而是向他许诺来世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在这个地球上,但它会在时间的尽头与这个地球重聚。因此,基督教艺术不仅是对一个世界的描绘,也是对一个时刻的预兆,一个超越未来的时刻:肉体的复活。另一个根本的区别是基督徒的上帝是由纯粹的精神构成的上帝;它没有身体,因此没有明确的形状。
罗马城外圣阿涅斯大教堂,后殿马赛克,7世纪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可见。它是间接可见的。最能传达这个想法的是光。神圣之光不是自然光(即从外部照亮身体的太阳光),而是从内部照亮身体的精神之光。为了表现出彩色的神圣之光,艺术必须在光的无限色调中寻求。这便解释了为何中世纪基督教马赛克在材质上进行了变革:多采用带有光泽的彩色玻璃浆镶嵌物与金箔玻璃镶嵌物,以及在色彩的丰富性上也超越了古罗马时期。
基督教马赛克千年演变中的经典案例
当早期的基督教艺术从罗马地下墓穴的黑暗蜿蜒上升到地面时,壁画技术在装饰礼拜建筑中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马赛克艺术。在马赛克图像呈现方面,最初基督教艺术采用的是罗马古代晚期的形式和结构,比较自然,到了帝国晚期,现实成分逐渐消失,图像越来越被浓缩,艺术被注入了一种新的深度,它不是物理深度,而是精神深度,新的“厚度”不是用身体的体积来表达,而是用来自身体的光的强度来表达。空间逃脱了任何理性的控制,以一种完全不自然的方式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宇宙的中心是神,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被以神为中心的视角所取代。再后来,由于拜占庭的统治,一种更风格化的东方语言被强加。在中世纪晚期,马赛克艺术经历了又一次的变革,早期基督教艺术中沿袭于古代的自然主义得到了回归。
以下是笔者在罗马浩瀚的基督教马赛克作品中选取的各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 4世纪:圣科斯坦萨陵墓
真正的基督教艺术,即具有可以被认为足够自主并从语言角度阐明的结构元素,我们只能从4世纪开始谈起,即从君士坦丁313年法令之后的时期开始。在这一自然描绘的古典风气尚存,同时基督教语言兴起的平行阶段(持续了不到一个世纪),四世纪中叶建造的君士坦丁女儿圣科斯坦萨的陵墓就是其中的代表。
圣科斯坦萨陵墓
该陵墓布局独特,建筑物的中心是一个圆形空间,顶部由圆顶封闭,周围由十二对柱子包围。因此,在柱子和建筑物的围墙之间创建了一个走廊,围成一个环形空间。这座纪念建筑曾经完全被马赛克覆盖,不幸的是,当它流传到我们这个时代时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部分,它很可能是一件杰作:圆顶的马赛克装饰,它们曾经描绘了新约与旧约中最著名的一些片段。通过图画我们能够一窥它曾经的样貌。
回廊拱顶马赛克局部
留给我们的是回廊的马赛克,显然,它们的珍贵程度远不如穹顶。回廊实际上是一个次要区域,而且照明也较少。但即使如此,也不乏美丽和优雅,毕竟这里安葬的是皇帝之女。回廊的拱顶根据柱子的位置被划分,不同的图案交替出现:当时马赛克地板中常见的几何形状;人物;鸟类;还包含丰收的时刻——葡萄的运输和压榨。
钥匙交接
回廊的创新部分是两个装饰有马赛克的小后殿。在《Traditio Clavium》(钥匙交接)中,皇帝模样的基督带着光环,坐在地球上,将教会的钥匙交给圣彼得,完成真正的授权仪式。而在《Traditio legis》(交付法律)中,在圣保罗在场的情况下,基督将法律传递给圣彼得。在两端,我们看到两座建筑物,羔羊从其中出现。基督位于构图的中心,圣彼得收到了一个卷轴,上面刻着Dominu spacem dat(主赐予和平),而另一边是正在鼓掌的圣保罗。
交付法律
2. 5世纪初:圣普登齐亚纳大教堂
圣普登齐亚纳大教堂的后殿拥有罗马基督教教堂内最古老的马赛克。这座大教堂据推测应建于公元380年左右,后殿中壮观的马赛克镶嵌画紧随其后:在5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教皇英诺森一世的任期中。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391年,狄奥多西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410年,西哥特人围攻、占领并洗劫了罗马。但当时的罗马仍然是一座非凡的城市,人口众多,艺术繁荣,工匠们仍然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圣普登齐亚纳马赛克就是在这种氛围下诞生的:这是一幅充满神学意味的马赛克,同时在当时仍有古典艺术大师有能力赋予它充分的自然主义力量。
圣普登齐亚纳大教堂
这幅作品拥有众多纪录:第一次基督再临的描绘,这个主题后来在教堂的后殿中延续了几个世纪;耶稣第一次带着胡须和长发出现;第一次出现四位福音传教士的象征:天使,马太;狮子,马可;牛,卢卡;还有鹰,约翰;使徒们第一次拥有了各自的面貌特征;宝石十字架和天上的宝座也是第一次出现。
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幅大型马赛克作品遭受了无数次的损坏,包括16世纪末建筑师在整修教堂期间对下半部分的切割。幸运的是,构图的中心部分仍然完好无损,图像代表了耶稣基督在末日降临。在中心可以看到基督的辉煌形象,他坐在镶嵌着宝石的金色宝座上,大祭司的穿着,脸庞受到希腊化先例的启发。他左手拿着一本打开的手抄本,上面提到了对该教堂的保护,对应了它没有被西哥特人破坏的事实。古罗马元老模样的使徒们围坐在耶稣周围,仿佛这是一个帝国决策层的集会。还有两位女性人物正在为圣彼得与圣保罗戴上殉道者桂冠。背景中的小山是耶稣受难之地,背后的城市即耶路撒冷。
3. 5世纪:圣母大殿
圣母大教堂的马赛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斯多三世的教皇任期,他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来弘扬刚刚建立的圣母玛利亚的教义(431年)。在这座雄伟的建筑中,内部立面和后殿的装饰已经丢失,而后殿拱门的马赛克和装饰中殿的部分马赛克则被保留下来。
出埃及记,穿越红海
其中,受《旧约全书》故事启发创作的42幅图像中,左墙上保留了十二个面板,右侧墙上保留了十五个面板。各个情节通常采用当时墓葬艺术中已知的主题和图像,并以大量的细节来表现,连续而写实的描绘反映出希腊化罗马传统在当时仍然存在。
后殿拱门的装饰更为复杂,主要是与圣母和耶稣童年有关的情节,如《东方三博士来朝》的最早版本。这些场景组织在平行的带子上,与不暗示空间概念的单色背景相对应。人物以正面出现,空间感趋于消失,视角非常近似。这些马赛克汇集了早期基督教艺术的许多组成部分,并预示了拜占庭艺术特有的一些趋势。
东方三博士来朝
4. 6世纪:圣科斯马和达米安教堂
这座教堂是六世纪时通过将异教建筑基督教化来建造的。后殿中的马赛克通常被认为是与教堂的建造同时代的,其风格呈现出明显的抽象压倒自然主义的倾向。
画面中央,基督被放置在云梯子上,梯子的颜色从底部的红色逐渐渐变到顶部的浅蓝色。在天堂,约旦河在基督脚下流过,棕榈树的叶子从后殿拱门的框架中伸出,象征着人间天堂。长满小植物的绿色草地代表河岸。在观众的右侧,圣彼得将圣达米安介绍给主,而在他的右侧则是圣西奥多。左边,圣保罗将圣科斯马斯带入天堂,一旁是教皇菲利克斯四世,展示他建造的该教堂的模型。再往下,有一群羔羊,对称地排列在位于中心的上帝羔羊的两侧。
罗马圣弗朗西斯卡教堂,后殿马赛克,12世纪
不可否认,这幅作品受到了圣普登齐亚纳大教堂马赛克的影响,但从简化的云梯以及圣徒和教皇面孔的单一视角可以看到希腊化的自然主义明显被削弱了,耶稣基督、天空、大地和羊也都是高度程式化的。然而空间效应却丝毫没有减弱,原因在于颜色的应用,基督和其他6个浅色人物在蓝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图像所包含的艺术意图非常清晰:通过马赛克技术反射光的转化过程,将不透明的物质从其不透明的状态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