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年职场危机:40岁求职为何如此艰难?如何在3个月内再就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年职场危机:40岁求职为何如此艰难?如何在3个月内再就业?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k.jobsdb.com/career-advice/article/%E4%B8%AD%E5%B9%B4%E8%81%B7%E5%A0%B4%E5%8D%B1%E6%A9%9F40%E6%AD%B2%E6%90%B5%E5%B7%A5%E5%A4%9A%E9%98%BB%E6%BB%AF%E9%81%8E%E4%BE%86%E4%BA%BA%E5%88%86%E4%BA%AB%E5%A6%82%E4%BD%95%E7%94%A83%E5%80%8B%E6%9C%88%E5%86%8D%E5%B0%B1%E6%A5%AD

随着经济转型和科技发展,40岁以上求职者在职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通过积极应对和调整,他们仍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本文将探讨中年职场危机的现状、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当不少企业感叹招聘不易时,一些年满40岁的打工族却表示,找工作转职异常艰难。部分待业人士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即使愿意降低薪资标准,申请较低级别的职位,也往往石沉大海。有网民回应称:“有些公司招聘经理,35岁以上的都不考虑。”

随着经济转型,不少机构倾向于招聘对AI等新兴工作辅助工具更为熟悉的年轻人。为了帮助40岁以上人士重返就业市场,香港劳工处于2024年7月推出了“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符合条件者最多可获得2万元津贴。

经济转型 企业倾向聘用网络新世代

非牟利机构“乐活新中年慈善动力”在网上收集了约400名46岁及以上求职者的意见,结果显示,近60%的新中年感到求职困难,另有20%的人士称,申请至少20份工作才有一次面试机会。

合众人事顾问总经理苏伟忠表示,这一现象与香港经济转型密切相关。以市场营销为例,随着数码营销兴起,推广模式已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告或商场展览,转向覆盖面更广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因此,不少机构,尤其是大型企业,招聘时更倾向于年轻或学历水平较高的人才,因为他们对新科技的认知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在工作中应用AI或其他软件时也能得心应手。

这一招聘趋势在科技元素较重的行业以及新兴产业,如金融科技领域,尤为明显。此外,随着“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企业为了拉近与目标客群的距离,往往倾向于招聘与顾客群体“同声同气”、了解其所想的年轻员工,以配合公司业务发展方向。

苏伟忠称,有些公司在招募经理级管理人员时,往往以40岁为界线,不会将这个年龄或以上的求职者列为优先考虑对象。即使资历较深的求职者愿意降低薪资要求,也依然面临就业困难。雇主担心,有过带人、管人经验的经理,在新公司如果需要接受比自己年轻的上司指导,可能难以接受;同时,要他们融入年轻同事圈也并非易事。因此,雇主通常不会优先考虑年龄较大的求职者。


劳工处较早前举行“再就业计划”招聘会,提供适合40+中高龄人士的职位空缺。招聘会并邀请了劳工处副处长(劳工事务行政)何锦标(图右二)、星级嘉宾郭晋安,以及多位计划参加者,分享求职及成功就业经验。

“再就业计划”参与者现身说法:一个终结亦是一个新的开始

为了帮助40岁以上人士重返职场,促进中高龄人士就业,劳工处于2024年7月15日推出了为期3年的“再就业计划”。连续3个月或以上没有从事任何获酬工作的40岁以上人士,如果连续完成12个月工作,在计划推行期间,最高可获得2万元再就业津贴。

劳工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超过2万人参加该计划,其中40至59岁的参加者占76%,60岁或以上的占24%。成功就业的案例共2,240宗,参与计划的雇主约1,700名,其中约3成雇主来自地产及商用服务业,约2成来自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来自饮食及酒店业、批发及零售业的分别占约1成。

职位方面,近3成为非技术工人,超过2成为服务人员与销售人员,而受聘为文职支援人员的计划参加者也接近2成。

容巧儿(Candy)和吴始娟(Amy)是其中两位参与者,两人对于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匹配新的工作岗位均感到惊喜。

Amy表示:“整个登记流程和求职程序都很方便快捷,合资格申请人士只要在‘再就业计划’的网页登记,很快便会收到电邮确认通知。之后参与计划者可自行在劳工处的网站或手机流动应用程式寻找合适工作,亦可经劳工处安排的服务机构配对职位空缺。我前后共用了大概3个月时间,便再度投入职场,成功就业的步伐,较我想像中快。”

至于今年年初被裁员的Candy,在旅游业打拼超过20年,她说,相隔17年再次求职,重新整理简历和准备面试时,她才发现,熟龄办公族其实有不少不以为意的过人之处。“包括广博的人脉关系、处理突发事件时会‘执生’的能力,这都是在职场见过风浪的40+优势。”

她称,“被退休”期间,没料到会造就她作出多项新尝试,例如,取得保安训练证书及保安人员许可证,另外,完成了她形容为“如同体能锻炼”的扎肚课程。“进修目的是想了解一下,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些工作,但最终发现,仍是心系旅游业。”她称:“那时刚好劳工处推出‘再就业计划’,就是这样,我遇上现时的老板,重回我的老本行。目前在营销及市场部的工作,虽然与之前的旅游顾问工种有颇大分别,但新挑战却能为上班带来更多动力。”经过今次的再就业体验,她认为,凡事有危自有机,即使在较成熟之龄被解雇,并不代表是终结,有时反而会令未来路变得更广阔。


“再就业计划”参加者之一Candy认为,40+不应低估自己在职场累积的优勢,所以再次求职时,应定下清晰目标,对资方开出的条件,要欣然接受,才开始新的工作。如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接受Offer,合作關係亦不會長久,這對僱傭雙方亦不會有好處。

2大装备准备就绪 40+一样充满工作机会

受经济及各种外来因素影响,某些行业、工种对40岁以上的求职者来说,有时的确并不那么“40+友好”。不过,人资专家苏伟忠指出,如能整备好以下两大装备,工作机会就不会那么容易与你擦身而过。

  • 与时俱进:背后潜台词是“经常保持学习心态”,因即使你在某行业或机构浸淫二三十年,对公司大小事务了如指掌,但如没有在工作技能上与时俱进,当转到另一家公司履新,一切要从头开始时,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尤其现时各行各业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年资深厚的上班族如仍沉浸于昔日的丰功伟绩,忽略使用新工具的熟练度,就会与职场趋势脱钩,被淘汰出局。想继续与新趋势接轨,最简易的方法是通过招聘广告,了解当前岗位需要具备的工作技巧与经验,然后补充欠缺的元素,保持一定优势。

  • 乐在当下:在思维方面,同样要有所调整。一般而言,职场中的40+大多已身居管理职位,若属于“被辞退”或决心转型的一族,在新公司或不同工作领域重新起步时,不要再时常怀念过往高高在上的日子,否则只会成为职业发展的包袱。放下身段,将心思用在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尤其是与年轻一代共同发挥团队精神,融入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才是最实际的做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