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图说邓小平的一生⑥:与上海杨浦的不解之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图说邓小平的一生⑥:与上海杨浦的不解之缘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97164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一系列历史照片,回顾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与上海杨浦区的不解之缘。从16岁赴法勤工俭学到晚年视察杨浦大桥,邓小平同志的足迹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变迁,也展现了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1920年9月11日,16岁的邓小平在黄浦码头乘坐盎特莱蓬号邮轮赴法勤工俭学。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也是与杨浦的“初见”。黄浦码头位于黄浦江北岸,东起大连路,西至秦皇岛路,北依杨树浦路。该码头专用于停靠北洋航线(主要是上海至大连线)以及欧洲远洋航线船舶。


1927年上海的地图,当时黄浦码头显示名为“满铁黄浦码头”。


邓小平在施耐德工厂工作时的档案卡

1973年6月,马里共和国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穆萨·特拉奥雷上校,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邀请,抵达北京开始国事访问。随后,在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陪同下,于6月27日来到位于杨浦区的上海拖拉机制造厂参观。


邓小平陪同马里总统特拉奥雷参观上海拖拉机制造厂


上海拖拉机制造厂一角

1993年12月13日,年近90岁高龄的邓小平再度来到杨浦,登上完工不久的杨浦大桥主桥,并坚持下车冒雨走了20多米。得知这座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斜拉桥时,邓小平高兴地予以称赞。


杨浦大桥上题写的桥名

从黄浦江畔起航,踏上追寻革命真理的道路那一刻起,邓小平的一生便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1920年,16岁的邓小平从上海出发赴法勤工俭学。1927年回国后,上海留下他早期革命战斗活动的重要印记。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非常关心上海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上海的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在邓小平的推动下,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从“后卫”转变为“前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