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中,可以看见她的力量!
这些作品中,可以看见她的力量!
近几年女性主义议题不断,这个话题复杂又庞大,实在难以用简单的词语全面概述,所以即便已经有数量可观的相关影视作品和书籍,却依然会有完全不同切口的内容来探讨女性主义,真的令人惊喜!女性创作者们在女性议题上持续不断贡献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女性出路的多种可能,内容一直在更新迭代!
这些对女性生活切面的记录和思考看似微小又零散,但是却在一次次地被看见与被谈论中汇聚成无限的希望和巨大的力量。
一次抉择、一次坚持、一次发声,都是她对这个世界的回应。
为了应景,我精心挑选了以下8部作品,小说、自传、漫画、电影、电视剧、随笔、社科都有,让我们从这些不同题材和类型中,从这些不同的切口中,看到女性的万千种可能。
《关于女儿》 小说
震撼着看完。
母亲是一家养老院的看护,负责看护一位年轻时有过巨大成就、如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珍。母亲眼见珍因为无法给养老院带来募捐,被削减纸尿裤、被遗弃,却无能为力。她以此联想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以及女儿的老年生活,是否都会跟珍一样无依无靠,无论年轻时做出了多大成就,都会被遗弃?
女儿是一位没有编制的大学讲师,正在为同事因为同性恋身份而被解雇的待遇而积极奔走,她是同性恋,却未获得母亲的认可。
她们之间,因为女儿的同性恋身份而陷入胶着。这个身份既没有获得社会的认可,也没有获得家人的认可。
母亲害怕女儿会走向跟珍一样凄凉的晚,女儿认为这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改变的,也没有做错任何事,不需要遮遮掩掩。
直到看到女儿不顾一切为了同性恋被学校不当解雇而奋起反抗时,她似乎明白,女儿在追求的,又何尝不是一个稳定的未来?
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很多时候,不是父母不想理解儿女,也不是儿女不理解父母,恰恰是因为理解,才会要求更多,才会引发伤害。双方都有各自的生活难题,又因为家人的关系让双方成为对方的唯一,这个唯一才会牵扯出那么多的苦痛。
这是一本虚构小说,从母亲的角度讲述了一段处于焦灼又紧密的状态母女关系。
《你为什么不离开我的生活》 自传
《你为什么不离开我的生活》,是一本非虚构自传体,可是精彩得就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讲述了一段处于焦灼又紧密状态下的母女关系。
作者戈尔尼克与母亲一起生活到21岁,父亲早逝,她十分依赖母亲。
母亲总是强调爱的重要性,当戈尔尼克与年轻邻居慢慢靠近时,母亲感受到的是背叛。当戈尔尼克上大学并开始说一些复杂的议题时,母亲感受到的是愤怒。当戈尔尼克与不同男人纠缠以及后面的离婚时,母亲感受到的是失望。
对戈尔尼克来说,母亲所说的爱不是爱本身,而是一种狭隘的形式,母亲维系的父母爱情只是一种表象。小的时候她仰仗母亲,随着年岁渐长知识增加,她意识到母亲身上的巨大局限。
戈尔尼克有过离开,但从未真正离开。如今她会陪着母亲逛街散步,减少了争吵的次数,关系有距离感之后反而变得缓和。
她们的母女关系,就像一株并蒂莲,互相缠绕又互相对抗,她们一辈子都在这种状态中生活。
戈尔尼克没有给出如何缓和关系的方法,也无意于此,她用犀利的笔法审视自己和母亲,袒露对母亲复杂的感情。
坦诚与真实的叙述,让我恍惚间也看到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明亮的夜晚》 小说
值得每个女孩子阅读的让人泪流满面的一本书。
作者崔恩荣说:“我有一个愿望,想写一写妈妈或祖母,很久以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女性的故事。”正是因为她们无人书写,所以这本书显得格外珍贵。
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四代女性的泪水与抗争、友谊与欢笑牵动人心,女性联结让人产生共鸣。“听着这些故事,不知为什么我就莫名地对那些人产生了情愫。”是的,看着这本书,我们就是在看四代女性不同的人生,也在看我们自己的人生。
作者以温柔的笔触,将这些充满光芒的女性角色们内心深处无法诉说的隐秘心事展现出来,通过辗转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真挚的心理活动,引领读者探索憋屈痛苦、欢乐幸福等各种复杂的情感,情到深处不禁潸然泪下。
《今天我想要什么》 漫画
“今天我想要什么?”
以前从没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每当许愿的时候,家人孩子总是排在自己前面;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先处理家庭所需,才轮到考虑自己的需求;想要去远行时总是会顾虑离开的这段时间孩子会被照顾不周……
一段时间会被这样的自己感动,但是这样的“奉献精神”并非是自己想要的,被规训的自我压制了本来的自己。近几年来我越来越不想把自己排在后面。
我想要独自旅行,想要每天至少有三个小时的独处,想要偶尔感受一下孤独,想要吼上一嗓释放压力……
这本漫画就有这样的魔力,娓娓道来,让我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让我看见自己,让我主动关照自己。
《老女孩》 随笔
老女孩,世俗意义上的独居单身女性,她们可能一脸刻薄相,说话不中听,不被人待见,没有任何吸引力,大多离群索居,过着奇奇怪怪的生活。
本书作者探讨了从中世纪的隐居女到现代的独居单身女性的生活可能,她们承受的污名、她们面临的挑战、她们为独居所付出的努力等等不一而足,为读者呈现出未跨入主流价值观社交体系的女性的多样化,她们被外在的压力与内心的困境所撕扯着。但她们依然在向上、再向上。
作者找事做,运动,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强求,允许自己幻想,感情关系回归轻松简单,内核其实就是:给自己足够的选择权,允许一切的发生——这些就是她的锚点,她才可以继续走下去。
大自然有繁盛的自由,也有荒芜的权利。人,不也应该有多种选择吗?
《女性卫生用品的社会史》 社科
这是一段社会史,却也是万千女性的血泪史。
为什么谈到月经这个话题时,我们的母辈会不自觉压低声音?为什么她们认为月经难以启齿?为什么这件事见不得光?为什么我们习惯用“来大姨妈”来替代来月经?为什么电视剧里会将来月经说成“来那个”了,并且会将卫生巾用“面包”二字替代?
直到在这本书里看到血秽的历史,我才终于找到了以上疑问的答案。
虽然这本书是日本社会历史学者田中光研究日本历史所著,可感觉不同国度的我们女性的遭遇与之相差无几。
十分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就这样足足压制了女性群体几千年!
现在几乎每个商店包括药店都能买到的卫生巾,已经有了不同的尺寸、不同的厚度,我们可以按需购买。现今享受到的便利与舒适,都是前人一次次争取与实验得来的。我们可以大方谈论月经,可以大方购买卫生巾,可以谈论更进一步的女性议题,都跟卫生用品的发展有关。
女性卫生用品的切面,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女性观。
感谢这本书,让我看到未来女性议题的更多可能性!
《初步举证》 电影
Jodie饰演的女主角Tess是一位信仰法律的年轻刑辩律师。经过多年的实习和实战,她能够在任何案件中冷静辩护、交叉验证。她在工作中摒弃个人直觉,也不对客户进行道德评判,一切以法律条款和证据为准。她处理性侵害案件时也始终保持中立,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成为了性侵害的受害者,曾经坚信的一切瞬间崩塌。
经过漫长的782天上诉,案件终于进入终审。经历了无数次的盘问、反复的描述和回忆,Tess已经身心俱疲。她她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却根本无法将施暴者绳之以法。
在经历了无数噩梦和自残后,Tess从受害者转变为律师,成为一名斗士。
这部作品并非为了传递恐慌和悲观情绪,而是通过某些切口,引发我们对司法系统缺陷和性别失衡的思考。正如Tess在片中所呼吁的,法律是有机的,是由人来定义的,应该由每一个人来定义,而不是由某一部分人来定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惩罚所有犯罪,保护每一个人。
Tess身份的转变体现了女性的坚韧与力量的觉醒。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拷问中变得强大,最终抛下受害者的身份,以律师的身份站在证人席上。即使案件失败,我相信她依然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继续前行,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奥斯汀小姐》 电视剧
看完之后,非常惊喜也非常欣慰的是,女导演和女编剧在女性角色上持续不断地贡献出新的尝试和努力。
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谜案之一,简·奥斯汀的姐姐卡桑德拉·奥斯汀(Cassy)烧毁了很多简的信件,至今都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部剧另辟蹊径,以卡桑德拉为主角,对她烧毁书信的举动做了全面而细致客观的解答之外,还还原了十九世纪女性的生活图景,以此探讨女性在崎岖道路上的或韧性或脆弱,并试图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作出某种启示。
Cassy故友去世,她决意过去帮助其女儿Isabela找到居所,不过她的真正目的是去找到妹妹写过的书信,避免落入坏人之手而招来一系列不必要的流言蜚语和麻烦。
Cassy这个角色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她呈现出来的复杂性,她的私心、她的坚韧、她的隐忍、她的敏感,在编剧的笔下无处遁形。
一个女人,犹如飘荡的羽毛,未出阁时需要父亲的庇护,出嫁后需要丈夫的庇护,如果这两个角色都缺失了,她们该如何生存?她们该如何与世俗之见对抗?她们该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议题,很好地在这部剧里得到了深度地探讨。旧时的她们,照见现在的我们。
她们的故事,是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