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进阶之提炼
摄影进阶之提炼
摄影创作是一个从复杂到精炼的过程,摄影师需要从纷繁的场景中提炼出最具表现力的瞬间。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摄影中的"提炼"技巧,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当你拿起摄影器材拍摄照片时,无论面对的是风景、人物还是新闻、社会纪实题材,都要从所处的时空中提炼某一具体情景。这一情景可能是客观存在的某一微观状态,可能是事物的某一侧面,还可能是运动过程某一稍纵即逝的动感瞬间。这一细微情形可能具有隐秘性、不确定性,要想获得,必须用比较、选择的方式去提炼。
所谓提炼,即弃芜求精的过程,通过一定方法提取最需要的东西。具体到摄影中,提炼就是去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筛选提取视觉精华,最终获得令人怦然心动的画面。
提炼不是摄影独有的程序,绘画也是在有限的视觉空间呈现某一自然状态、人物形象,或者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的人文景象,同样要在大千世界通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艺术想象,确立某一视觉表达范围。戏剧、舞蹈、影视、雕塑、书法等艺术门类,以至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种类,创作之初都要经历提炼阶段。这通常是大脑思维的过程,需要专业素质、人文修养、社会责任等的支撑。但因表达形式和叙事方式不同,各门类之间的提炼特点有着较大差异。
照片的编辑呈现主要分专题和单幅两种形式。就画面数量而言,其提炼的角度必然存在差异。从劳动量来看,完成一个专题往往比拍摄单幅画面需要更多的精力,但就付出的心力以及最终作品的质量而论,单幅未必易于专题。
专题摄影与单幅摄影的着力点虽有不同,但在提炼实践方面存在共同点。
提炼必须在现场进行。任何一幅具有真情实感的摄影作品从题材发现到完成拍摄都离不开现场,其提炼则必须在现场进行。现场提炼这一专业特性要求摄影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现场,筛选所需的时空和具体的画面构成材料。
提炼必须宏观与微观结合进行。自然界有些景物涉及面宽,有些涉及面窄;社会新闻有些场景规模大,有些场景规模小;生活场景有的人多,有的人少。鉴于客观事物有如此之别,其画面形象提炼就要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进行,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只在大范围观察,或者只盯局部场景,必然会丢失另一部分摄影题材。
提炼必须思考与行动结合进行。摄影中的思考过程是认识事物、揭示本质的过程,也是寻找表现方法所不可省略的过程。思考的目的就是理智地行动,找到一个最佳拍摄方案以获得高质量的视觉表现。因此,从提炼到最终完成照片必须在思考与行动结合中进行。
摄影是由宏观向微观过渡,经多环节提炼完成的。在拍摄时,我们应该从普遍现象中寻找个别的、典型事物,捕捉它们的最佳状态,有取舍地进行提炼。相对完整、新颖、有形象表现力的画面形式更有观赏价值。
风雨兼程 杨晓菁 摄
点评:作者将高铁列车作为焦点进行形象刻画,这便是由面到点提炼的一幕。前景以桃花、薄雾装点飞驰的列车,使场景更加美妙动人。
须浮鸥育雏 张清 摄
点评:作者用长焦镜头将拍摄目标拉近,用虚实关系凸显画面的趣味中心,选择的抓拍时机恰到好处,捕捉到精彩的喂食瞬间。
劳动之舞 毛镇安 摄
点评:此图展现的是石刻艺人的劳动瞬间,曝光准确,影调丰富,人物动作抓取到位。人与木梯形态各异,二者的独特造型营造了难以言表的精神力量。
八婺来潮 沈岳明 摄
点评:风和日丽,雕塑闪亮,道路畅通,花草葱茏。此图向受众展示了一种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由此可见作者的阳光心态和家国情怀。
迎风傲雪 卜昌凯 摄
点评:作者从侧面追随取景,表现天鹅飞翔的动感状态,动静相宜,色彩简洁,有效突出了主体。这是一种理性拍摄选择,舍弃了可以交代环境的背景信息。
流光溢彩 刘忠雄 摄
点评:在现代建筑和古建筑之间,作者选择了后者。画面的主要视点停留在钟鼓楼和古城墙上,图景出彩。灿烂的灯火与涌动的人群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繁华景象。
稻鱼米 留小珠 摄
点评:色彩单纯,对角线构图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丰富了视觉层次,为观者提炼了水乡劳作情景。照片细节耐看,角度新颖。
伙伴 袁峰 摄
点评:作者对主题进行提炼后,将焦点落在一个女孩身上。她形象乖巧,笑容甜美,有小狗为伴,可谓快乐童年。画面构图饱满,背景简洁,主体鲜明。
老街茶馆 周宇 摄
点评:作者选择在茶馆之外拍摄,一是对茶馆的外部特征感兴趣,二是利用藏(人物背面)露(人物正面)关系刻画顾客的情绪状态。
峥嵘 高剑辉 摄
点评:旭日和晨雾勾勒出多重画面层次,色彩冷暖搭配,影调细腻丰富,这个场面反映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霞光万道 王继堂 摄
点评:拍摄时机把握得当,光线把握到位,雾色中的民居熠熠生辉。对此场景,我们常见的是远景和全景画面,而作者选用近景局部抒发诗情,令画面更显别致。
夏夜之思 王玉甫 摄
点评:这是经过提炼所得的凝练空间,画面含蓄,层次分明,冷暖色调结合,视觉趣味突出,耐人寻味。
追“星” 李晓东 摄
点评:作者选择矿井工人作为表现对象,主体人物形象质朴,典型而具个性特色,加上右边记者的跟进采访,其形象不仅变得立体,还为画面平添了故事性。
神奇雅丹地貌 赵高翔 摄
点评:自然景观有多种样貌。作者将镜头对准雅丹地貌,最终以高空俯视的方式锁定了其中一个局部。画面纹理清晰,光线塑造出立体的沟壑,给人的视觉感受强烈。
相依相偎 周胜男 摄
点评:作者抓取物体局部,配合标题内涵,引发观者联想。这种画面语言比直白展示,或从表面陈述故事,更具审美意趣。
雨打荷花 徐静 摄
点评:人们拍荷花通常在晴朗的阳光下择其盛开仪态,而作者选择营造“雨打荷花”的视觉效果,表现其别样的生存状况,画面颇具意蕴。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21 期· 12版
文、点评:延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