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4 种主流Agent 设计模式及应用场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4 种主流Agent 设计模式及应用场景

引用
CSDN
1.
https://m.blog.csdn.net/lvaolan168/article/details/144614497

AI Agent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执行任务、做出决策并与环境交互的人工智能系统。与传统人工智能模型相比,AI Agent通常被设计为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实体,它们能够理解复杂的指令,甚至在没有明确编程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AI Agent 概述

AI Agent 是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执行任务、做出决策并与之交互。

与传统的人工智能模型相比,AI Agent 通常被设计为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实体,它们能够理解复杂的指令,甚至在没有明确编程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Agent 通过迭代的对话和反思过程,能够自我改进和优化输出,从而在多种应用场景中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技术的进步,AI Agent 的能力正在不断扩展,预示着未来它们将在自动化、数据分析、用户体验优化等领域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今天很多人使用LLM的习惯,通过一个非 Agent 型的workflow工作流,输入一个提示,大模型生成一个回答(零样本提示)。

在 AI Agent 的使用中,用户给 AI 一个任务,AI 在没有任何额外信息或提示的情况下尝试完成这个任务。

例如,如果用户要求 AI 编写一个特定功能的代码,zero-shot 提示意味着 AI 需要在没有任何进一步指导或迭代的情况下立即生成正确的代码。

Agent 型工作流,通过多次迭代工作流完成任务。如上图所示。

Agent 主流的设计模式有:

吴恩达教授在红杉美国 AI 峰会上谈到有 4 种主要的 Agent 设计模式:

  • Reflection:让 Agent 审视和修正自己生成的输出;例如,可以让 Agent 生成代码,然后再让同一个 Agent 检查和改进这段代码。
  • Tool Use:LLM 生成代码、调用 API 等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模式已经有一定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 Planning:让 Agent 分解复杂任务并按计划执行;吴恩达教授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规划模式的强大之处,即生成一张特定姿势的女孩图片,Agent 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这个任务,包括确定姿势、找到模型、合成图像等。
  • Multiagent Collaboration:多个 Agent 扮演不同角色合作完成任务;例如,一个 Agent 作为代码编写者,另一个作为代码审查者,通过合作提高代码质量。

Reflection 设计模式

概述

Reflection(反思)设计模式是AI智能体工作流中的一种策略,它允许智能体(如大型语言模型LLM)检查自己的输出并提出改进方法。核心在于迭代和对话式的交互,与传统的一次性输出不同,反思模式通过多次的自我评估和修改,逐步构建更高质量的输出。

背景

智能体不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是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迭代学习来提升性能和输出质量的实体。这种设计模式的提出,反映了AI从静态响应向动态、自适应系统的转变,强调了智能体在处理复杂任务时的自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案例

  • 代码编写与审查:在编程领域,LLM可以生成代码片段来执行特定任务。通过反思模式,LLM可以在生成代码后,再次审视代码的正确性、风格和效率,并提出改进意见。例如,如果LLM生成了一个函数,它可以被提示重新检查这个函数,并提出如何改进它的建议。
  • 文本生成与编辑:在撰写文章或报告时,LLM可以先生成初稿,然后通过反思模式,对文本进行自我评估和修订。这可以帮助LLM发现和修正错误,提高文本的质量和可读性。
  • 问题解决与决策:在面对复杂问题时,LLM可以通过反思模式,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智能体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策略。
  • 多智能体协作:在多智能体系统中,不同的智能体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一个负责生成解决方案,另一个负责评估和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种协作和反思过程,可以推动整个系统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向更高层次发展。

复现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提示词框架,可以应用于Reflection设计模式:

  1. 任务理解 (Task Understanding)
  • 任务描述:请描述你被分配的任务是什么?
  • 目标明确:这个任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 关键点识别:任务中有哪些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
  1. 初步执行 (Initial Execution)
  • 方法选择: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来执行这个任务?
  • 初步结果:执行后得到了什么样的初步结果?
  • 结果评估:这个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差距在哪里?
  1. 反思与评估 (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 优点分析:在初步执行中,哪些方面做得好?
  • 不足识别: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或可以改进?
  • 改进策略:针对不足之处,你打算如何进行改进?
  1. 改进实施 (Improvement Implementation)
  • 改进措施:具体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改进任务执行?
  • 二次执行:经过改进后,再次执行任务的结果如何?
  • 效果对比:与初次执行相比,改进措施带来了哪些变化?
  1. 结果总结 (Result Summarization)
  • 最终成果:最终完成任务的结果是什么?
  • 学习点总结:从整个过程中学到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 未来应用:这些经验将如何帮助你在未来的任务中表现得更好?

Tool Use 设计模式

左边:Copilot 的截图,右边:GPT-4 截图

事实证明,LLM的外部工具不仅限于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个人生产力、图像处理等。

概述

Tool use(工具使用)设计模式是AI智能体工作流中的一种策略,它指的是智能体(如大型语言模型LLM)利用各种工具来增强自己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搜索、代码执行、数据分析等,以帮助其收集信息、采取行动或处理数据3。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扩展智能体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和精准地完成任务。

背景

为了使智能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任务需求,研究者和开发者开始探索如何让智能体不仅仅依赖于内置的知识库,而是能够主动利用外部工具和资源。

Tool use设计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智能体的自主性和适应性,通过与外部工具的交互,提升智能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工作效率。

应用案例

  • 代码自动生成与优化:在软件开发中,智能体可以通过Tool use模式调用代码生成工具,如GitHub Copilot3,自动生成代码片段或提供代码建议,从而加速开发过程并提高代码质量。
  •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体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如数据可视化库或在线数据分析服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直观的图表和报告,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内容和趋势。
  • 智能搜索引擎:通过Tool use模式,智能体可以集成搜索引擎的功能,不仅提供简单的关键词搜索,还能进行语义理解和智能推荐,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 自动化测试与调试:在软件测试领域,智能体可以调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执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及时发现并修复代码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智能助手与自动化流程:在企业运营中,智能体可以结合各种办公自动化工具,如日程管理、邮件处理、项目管理等,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性劳动。

复现

coze支持插件的调用。

链接:https://www.coze.cn/store/plugin

Planning 设计模式

概述

Planning(规划)设计模式是AI智能体工作流中的一种策略,它允许智能体分解复杂任务并按计划执行。

核心在于将一个大的、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的、可管理的子任务,并通过预先规划的步骤来逐一完成这些子任务,最终实现整个任务的目标。

背景

为了处理更加复杂和动态的任务,智能体需要具备更高级的执行策略。

传统的AI模型可能在处理简单任务时表现良好,但在面对需要多步骤、长期规划的任务时,其性能往往受限。

规划模式应运而生,它借鉴了人类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解决策略,即通过规划和执行一系列的行动步骤来达成目标。

应用案例

  • 自动化内容创作:在媒体和内容创作领域,智能体可以使用规划模式来生成文章或报告。例如,智能体首先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然后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接着撰写各个部分,最后进行编辑和校对,以确保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
  • 智能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智能体可以通过规划模式来协助项目团队。它可以帮助定义项目目标、分解任务、分配资源、制定时间表,并监控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 机器人路径规划:在机器人技术中,智能体可以使用规划模式来导航和路径规划。例如,一个送货机器人需要规划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同时避开障碍物,并根据实时环境变化调整计划。
  • 智能教育系统:在教育领域,智能体可以利用规划模式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和能力,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练习任务,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 复杂问题解决:在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中,智能体可以通过规划模式来解决复杂问题。它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数据、优化方案等步骤,逐步逼近问题的解决方案。

复现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提示词框架,可以应用于Planning设计模式:

  1. 任务定义 (Task Definition)
  • 目标设定:请明确任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 任务描述:请详细描述需要完成的任务。
  • 约束条件:任务完成过程中有哪些限制或约束条件?
  1. 子任务分解 (Subtask Decomposition)
  • 关键步骤识别:任务可以分解为哪些关键步骤?
  • 优先级排序:这些步骤应如何排序以优化执行流程?
  • 资源分配:每个子任务需要哪些资源或技能?
  1. 计划制定 (Plan Formulation)
  • 行动方案:为每个子任务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
  • 时间规划:为每个子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表。
  • 风险评估:评估计划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1. 执行监控 (Execution Monitoring)
  • 进度跟踪:如何跟踪每个子任务的进度?
  • 问题应对:遇到计划之外的问题时,如何应对和调整?
  • 反馈循环:如何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并用于改进计划?
  1. 评估与调整 (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
  • 结果评估:子任务完成后,如何评估结果?
  • 计划调整:根据评估结果,是否需要对剩余任务的计划进行调整?
  • 经验总结:从已完成的子任务中总结经验教训。
  1. 任务完成 (Task Completion)
  • 总结报告:任务完成后,编写总结报告,包括成功的地方和改进的空间。
  • 后续行动:基于本次任务的经验,规划未来的行动或任务。

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设计模式

左边是一篇名为 ChatDev 的论文的截图

ChatDev 拟作一个由多智能体协作运营的虚拟软件公司,在人类“用户”指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需求后,不同角色的智能体将进行交互式协同,以生产一个完整软件(包括源代码、环境依赖说明书、用户手册等)。这一技术为软件开发自动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支持快捷高效且经济实惠的软件制作,未来将有效地将部分人力从传统软件开发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概述

Multiagent Collaboration(多智能体协作)设计模式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多个智能体(Agent)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复杂任务的策略。

基本理念是,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的质量。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每个智能体都具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它们通过交流和协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背景

单一的智能体在处理更加复杂和动态的现实世界任务时,单一智能体的局限性开始显现。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研究者和开发者开始探索多智能体系统,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来扩展系统的能力。

多智能体协作设计模式的提出,受到了人类社会合作机制的启发。在人类社会中,个体通过合作和分工来完成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任务。多智能体系统通过模拟这种合作机制,使得每个智能体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时与其他智能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应用案例

  • 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领域,多智能体系统可以模拟不同的开发角色,如架构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通过协作完成软件项目的各个阶段。例如,一个智能体负责编写代码,另一个负责代码审查和测试,而另一个则负责文档编写和用户支持。
  • 法庭模拟:在法律领域,多智能体系统可以模拟法庭审判过程,其中不同的智能体扮演律师、法官、证人等角色,通过交互和辩论来模拟案件审理过程,从而为法律教育和研究提供支持。
  • 智能客服:在客户服务领域,多智能体系统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服务。例如,一个智能体负责理解用户的问题,另一个负责提供解决方案,而另一个则负责跟进用户的反馈和满意度。
  • 自动化内容创作:在媒体和内容创作领域,多智能体系统可以协作生成文章、视频或其他类型的内容。每个智能体可以负责内容创作的一部分,如撰写、编辑、设计等,最终通过协作完成高质量的作品。
  • 复杂问题解决: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多智能体系统可以模拟专家小组的工作方式,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和知识共享,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或设计挑战。

复现

ChatDev是由面壁智能公司最新推出的基于“大模型+Agent”的智能软件开发平台。该平台的核心特点是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和多智能体(Agent)的协作,使得用户仅需通过输入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就能够生成和创建可运行的软件。

ChatDev通过模拟现实世界的运营方式,创建了一个虚拟的软件公司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各种智能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首席执行官、首席产品官、首席技术官、程序员、代码评审员、测试员、美术设计师等,模仿现实世界的软件开发流程进行协作。

ChatDev覆盖了软件开发的全流程,从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到代码编写、软件测试和应用发布,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