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
诗句原文与翻译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译文: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注释
- 造化:创造与化育,指创造、化育一切的大自然。
- 钟:聚集。
-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 割:分。
- 昏晓:黄昏和早晨。
赏析
此句描写泰山的近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原文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
简析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写得气骨峥嵘,体势雄浑。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领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精妙奇绝。这首诗虽有深远寄托,却丝毫不见刻意比兴的痕迹,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
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李渗.杜甫诗集选:长江出版社,2009年:26-28
2、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