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中语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归纳整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中语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归纳整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kee.com/youhui/9079.html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啰唆,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①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②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③对话省。如: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翻译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①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②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之邻人亡羊》)

③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左忠毅公逸事》)

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记王忠肃公翱事》)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或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鸿门宴》)

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促织》)

(4)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5)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①省略介词“于”。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②省略介词“以”。如: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

③介词“自”也可省略。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