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舞与传统文化表演:魅力绽放与专业团队
潮汕英歌舞与传统文化表演:魅力绽放与专业团队
潮汕英歌舞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舞蹈,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英勇形象,还传达出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寓意。
潮汕英歌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潮汕英歌舞相传起源于明朝时期,已有约四百余年的历史。其起源说法众多,有学者认为是由古代傩祭中的仪式舞蹈发展而来,后来吸收了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而成。从出土的新石器、铜盂孤山晋墓文物以及潮汕地区的历史发展来看,越族与中原的傩文化、祭祀,闽地文化西渐等都对英歌舞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潮汕英歌舞的文化内涵丰富。它以浓厚的水浒色彩为主题,多以模仿梁山泊水浒一百零八好汉为主,融合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彩绘脸谱,双手各持一根木槌,上下左右对击,以锣、鼓、号角伴奏,吆喝起舞。这种表演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英勇形象,还传达出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寓意。
潮汕英歌舞的艺术特点
在艺术特点方面,潮汕英歌舞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力与美的震撼。表演一般分为前棚、中棚和后棚三部分,有慢板、中板、快板三种节奏板式。前棚为男子群体舞蹈,可变换出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多种队形,棒法多样,动作雄健有力,节奏感强烈。中棚由小演唱、小戏、戏曲片段表演等组成,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和娱乐性。后棚为武术表演,可谓熔舞蹈、戏剧、武术于一炉。
总之,潮汕英歌舞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潮汕地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潮汕英歌舞的专业团队
潮阳地区的英歌队
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历史悠久,成立于 1948 年,拥有国家、省、市、区级各级英歌传承人。2012 年,潮阳后溪英歌队训练基地被省文化厅授予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后溪英歌是潮阳中快板英歌的代表之一,舞步稳健豪放,刚劲有力,旋转自如,富有阳刚之美。鼓点慢、中、快节奏分明,舞蹈图型有 “双龙出海、天罡朝圣、四打中街、双圈互逆、双金钱阵、四海欢腾、十字阵、八卦阵、满天星阵、众星拱月、群英欢庆” 等。
城南忠精英歌队成立于 1996 年,包含慢中快三种表演风格,对阵形、角色、服装进行大胆尝试,创新出新的风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清晰可辨。
其他地区的英歌队
坂田民间团体《潮汕英歌舞》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分荣获深圳市展演金奖。该节目由深圳市潮汕英歌舞俱乐部(潮搏英歌队)表演,团队成员主要由深圳潮籍青年、客家青年爱好者组成,定期于每周末面向观众进行常规训练,经常受邀到各地表演、比赛。
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成立至今已有 70 余年,在传承西门女子英歌 “老五下套” 打法的同时,创新了对打、单打等套路,气势不输男子,观众皆赞 “巾帼不让须眉”。如今女子英歌队队员已经上百人,为了技艺更加娴熟、配合更加默契,队员每周五、周六晚上都要参加训练。她们的表演既展现了英歌舞的激昂气势,又融入了女性的柔美与细腻,在丰富了打法的同时,运用多种变换形式的阵型,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潮汕传统文化表演的多样呈现
潮汕大锣鼓
潮汕大锣鼓作为潮汕地区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以其气势磅礴、旋律激昂而闻名。后宅镇举办的暑期潮汕大锣鼓培训班,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为传承和发展潮汕大锣鼓培养了后备力量。培训班由具有丰富演出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沈嘉乐授课,培训内容包括锣鼓基本知识、常用方法和技巧及训练。培训时间为 2019 年 7 月 22 日开始,逢周一、周三、周五晚上(8:00-10:00),地点在后宅镇文化站(原后宅镇中心小学北校区)。
此外,潮州也有潮州大锣鼓文化传播中心,由潮州大锣鼓青年演奏家丁泽楷担任授课老师。丁泽楷曾多次率团出访国内外参加文化交流演出及传授潮州大锣鼓艺术,获得过多项荣誉,如 2014 年获得 “中国鼓王优秀奖” 称号、入选《印象中国 - 当代文化名家邮票系列》等。潮州大锣鼓文化传播中心常年开设少儿集体课、少年集体课、成年集体课、一对一授课等培训班,同时还承接节目编排策划、文艺演出活动及活动场地出租等业务。
新、传承和互助为特点,通过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潮汕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与传承
潮汕英歌舞及传统文化表演作为潮汕地区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潮汕英歌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感染力,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它展现了潮汕人民的勇敢、团结和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对潮汕英歌舞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举办更多的演出、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同时,潮汕传统文化表演中的潮汕大锣鼓、潮剧演出和潮州舞狮队等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潮汕大锣鼓的激昂旋律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和热情;潮剧演出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传递着潮汕地区的人文精神;潮州舞狮队的精彩表演则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幸福安康。这些传统文化表演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潮汕英歌舞及传统文化表演,我们需要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将潮汕英歌舞、潮汕大锣鼓、潮剧等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潮汕英歌舞及传统文化表演是潮汕地区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将它们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