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瑶族银饰:亮晶晶的“瑶经济”名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瑶族银饰:亮晶晶的“瑶经济”名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4/09/21/SF12647882ff81fc2fdc884a88b488c0.html

瑶族银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发展和非遗保护传承力度的加大,瑶族银饰不仅成为展示瑶族文化的独特名片,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俗话说,岭南无山不有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银饰成为瑶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瑶银为代表至今保持着款式繁多,图案精美,工艺精湛的鲜明特点。

走进连南大山深处的油岭瑶寨,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那些装饰在瑶族头巾、腰带上的银饰品图案奇特,工艺古朴,散发着远古岁月的气息,充分彰显了连南瑶族文化的不朽魅力。

而在清远市非遗展厅,无论是器型高大的盘王印鼓、瑶族长鼓,还是玲珑剔透的新娘头饰、人物浮雕……有着鲜明瑶族文化印记的各类银制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它们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曾多次亮相国内外各种非遗展。瑶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头簪、头钗、耳环、胸牌、项圈、手镯、戒指等,每一种都承载着瑶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在瑶族的传统节日、婚礼等重要场合,人们会佩戴银饰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瑶族人历来喜爱银饰,清·黄钧宰编的《金壶七墨》有瑶民银环穿耳的描述;清《阮通志》也有连州瑶人(当时连南属连州辖)“蓄发为髻,红布缠头,喜插鸡翎……瑶妇青帕蒙头,饰以银珥”的记载。古老神秘的瑶族文化让连南闻名于世,不断吸引着各地游人慕名前来,瑶族银饰也因此成为连南“瑶经济”一张亮晶晶的文创“名片”。

如今,在当地的南岗古寨等一些古老瑶寨,游客都能看到古老银饰的传承。连南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唐大打十斤是少数精通瑶族银饰制作的民间银匠,至今已制作持有瑶族银饰制品1000多件,曾多次将瑶族银饰带到各地参展。据他介绍,瑶族银饰的图案设计精巧,多以几何形为主,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同时也不乏人物、花鸟虫鱼等形象,大小规格不一,富有变化。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而且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传递着瑶民对历史英雄和祖先的崇拜之情以及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瑶族银饰,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主要有头簪、头钗、耳环、项圈、银链、银锥、银牌、银魔寇、银鼓、银锣、银铃、脚钏、手镯、戒指、银树、银扣、金蓬铃等等。瑶族银饰,是瑶族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银饰在瑶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瑶族同胞常常把收藏的银饰传给后代,作为驱鬼避邪保平安的信仰和财富。

连南瑶银制作技艺精湛,包括了化银、锻打、下料、粗加工、做铅托、精加工、焊接、酸洗等8部分工序。多以几何形为主,如三角形、月牙形等,同时也有人物、花鸟虫鱼等图案,形态各异,大小不同。这些图案多取材于生活,如飞禽走兽、流水行云、山花野地草等,融入了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每一件银饰都是银匠们手工打造的艺术品,蕴含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

银饰在瑶族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2013年12月,瑶族银饰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打造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推动连南排瑶非遗传承工程,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连南日前还举办“瑶族银饰制作技艺公益培训班”,由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唐大打十斤担任授课老师,培训内容包括瑶族银饰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等理论课程以及制作瑶族银饰产品实践课程。

记者了解到,唐大打十斤2013年9月回家乡创办连南瑶族自治县桃花红工艺品有限公司,集制作、传承、宣传、展示、销售、研发于一体,并长期招收学徒。 2017年,他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旁的瑶族风情街建立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银饰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编写了《瑶族银饰制作技艺教材》,为非遗大众化普及和特色化传承提供了新阵地。

随着当地在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中不断探索着非遗与景区结合的无缝渗透,相互赋能,通过设立非遗工作站让瑶银制作场景活化,贴合新时代的潮流,让游客在景区内感受和体验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也间接带动了瑶银的知名度。据悉,瑶族银饰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与外地企业达成对口签约,年销售额能达到100-200万元,带动辐射周边村民,让他们能以承接订单制作的形式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每人每月可增收400-800元不等。

如今,瑶族银饰非遗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瑶族银饰制作技艺公益培训班共有20名瑶族银饰制作爱好者报名参加,学员年龄16至40余岁,涵盖中、青、少三个年龄阶段,学员们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不但增进了对瑶族银饰历史的了解,也掌握了瑶族银饰制作的基本操作流程,未来他们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开创出瑶族银饰的自有产业链,生产出更多的艺术精品,让“瑶经济”这张文化名片愈发闪亮。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