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改称“绥靖公署”和“绥靖区”的内幕
解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改称“绥靖公署”和“绥靖区”的内幕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体制改革,将原有的战区和集团军改组为"绥靖公署"和"绥靖区"。这一改革不仅是军事编制的简单调整,更是国民党为全面内战所做的重要军事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有了空前的发展,全国人民也迫切希望和平民主建国,但国民党方面一边假意和谈,一边以受降日军为名调动部队进攻解放区,同时在全国重新划分战区和整编军队,进行全面内战的军事准备。
在八年抗战过程中,国民党军队一共组建了十二个战区和两个游击战区(冀察、鲁苏),陆军先后共编成了40个集团军。1946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南京召开军队整编会议,决定变更军队体制和军事机构,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最高统帅(1948年行宪后改称"总统"),下设最高军政机构"国防部",以桂系军事首领白崇禧为首任部长,部内设六厅七局(军统改为保密局);同时又设最高军令机构"参谋总部",以土木系军事首领陈诚为参谋总长。
在野战部队的编制上,为掩人耳目,决定将所有战区指挥机构更名为"绥靖主任公署",将所有集团军司令部调整为"绥靖区"或"整编军"建制,将集团军下辖的各军缩编为"整编师",军辖各师缩编为"整编旅",裁撤新编师、暂编师和预备师番号,计划将所有野战部队从113个步兵军精简成为89个整编师(因内战爆发未全部完成)。
根据上述决议,国民党军队将战区机构调整如下:
第一战区改称"西安绥靖公署",司令长官胡宗南改称西安绥署主任。
第二战区改称"太原绥靖公署",司令长官阎锡山改称太原绥署主任。
第三战区改称"徐州绥靖公署",第九战区薛岳调任为徐州绥署主任。
第五战区改称"郑州绥靖公署",司令长官刘峙改称为郑州绥署主任。
第七战区改称"衢州绥靖公署",司令长官余汉谋改称衢州绥署主任。
第11战区改称"保定绥靖公署",司令长官孙连仲改称保定绥署主任。
第12战区改称"张垣绥靖公署",司令长官傅作义改称张垣绥署主任。
撤销第四战区、第九战区、第十战区和冀察、鲁苏两个游击战区,第六战区并入武汉行营(白崇禧)、第八战区并入西北行营(张治中)。
在陆军的40个集团军中,有14个集团军被改编为"绥靖区",其中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兼任"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统管第二、第四、第九、第十和第十一绥靖区。从冯治安、刘汝明、张轸、王凌云等绥靖区司令的名单上来看,被改编为绥靖区的部队基本都是战斗力二流的集团军。
黄埔系中央军精锐集团军纷纷改为"整编军",作为机动作战兵团,比如董钊的整编第1军、邱清泉整编第5军、李弥整编第8军、胡琏整编第18军、黄百韬整编第25军等等,解放战争后期升格为"兵团"。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