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了
心律失常了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常见原因、处理方法以及检查项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理性因素,可以通过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来处理。
生理性因素
- 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浓茶、咖啡、烟草中的某些成分也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异常。减少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病理性因素
电解质紊乱:血液中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水平过高或过低,影响心脏电信号传导,导致心律失常。根据电解质检测结果,补充或排出相应的电解质,恢复电解质平衡。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分泌大量甲状腺素,兴奋神经,导致心脏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引发心律失常。遵医嘱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同时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律失常症状。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增加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引起心肌肥厚,改变心脏搏动原始动力的电信号传导,导致心律失常。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等)控制血压,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改善心率异常。
糖尿病:糖尿病可能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风险,引起心律失常。控制血糖水平,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进行饮食调整。同时针对可能伴随的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进行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律失常。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改善心肌供血,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率。必要时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心律失常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心律失常的检查项目
心电图能够实时反映心脏的激动起源、传导速度及激动顺序,适用于捕捉瞬时心律失常。长程心电图(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则适用于发现偶发性或短暂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内心脏的电活动,能够捕捉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出现的心律失常,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心脏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技术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瓣膜情况、血流以及心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心脏负荷试验通过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观察自觉症状的变化以及心电图是否出现缺血性改变等,从而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肌、瓣膜、大血管等,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信息。
本文原文来自优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