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恶意”,很可能不是真的,而是你陷入了这个危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总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恶意”,很可能不是真的,而是你陷入了这个危机——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NLU3SI05567U25.html
当我们总是觉得周围的人对自己抱有敌意时,这种感受未必是基于现实,可能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敌意归因偏差"。
什么是敌意归因偏差?
敌意归因偏差是指个体在面对中性或不明确的他人行为时,倾向于解读为敌意或攻击行为。这种偏差不仅在社会心理学中广泛研究,也是导致人际误解的常见原因。
敌意归因偏差的表现
- 误解他人意图:在与他人互动中,当他人表现出中性或模糊行为时,个体常常自动假设他人怀有恶意。
- 过度防卫心理:对外界环境持有过度的警惕与防卫倾向,导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呈现焦虑紧张的状态。
- 社交回避:因为总感觉不被理解或被恶意对待,个体可能会选择减少与他人的互动,甚至完全退出社交圈。
敌意归因偏差的心理学根源
- 童年经历:早期生活经历对形成个体的归因模式具有重大影响。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遭遇批评或拒绝的人,可能对他人的行为更为敏感,导致对环境和他人的负面解释。
- 自我概念不稳固:缺乏自信和自尊往往促使个体对他人的中性行为产生过度负面的解读。在自我评价较低时,个体更容易认为他人也持有类似的负面评价。
- 过去的负性互动:经历过人际伤害或背叛的人,可能会更倾向于用敌意归因去理解他人的行为,以避免再次受伤。
应对和调整策略
- 自我反思:训练自己去识别和挑战内心的负面假设。例如,当觉得某人攻击自己时,可以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正念训练或心理咨询来强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对他人行为的过度敏感反应。
- 改善沟通技巧:主动与被误解的对象沟通,表达自身感受和疑虑,获取直接反馈而非凭空臆想。
- 强化积极的自我认知:通过积累自信心和自我肯定的经验,逐步建立更加积极和稳固的自我概念。
换一副眼镜看世界
"别人对自己有恶意"这种想法看似出于自我保护,但往往会让人陷入孤立与痛苦。学会识别敌意归因偏差,换一个角度看待世界,你会发现许多误解源于自己的思维陷阱。世界未必充满敌意,或许它只是等待你用一双更清晰的眼睛去看待。
参考文献
Crick, N. R., & Dodge, K. A. (1994). A review and reformul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processing mechanisms in children’s social adjus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Dodge, K. A. (2006).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 Action: Hostile Attribution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Problems.
热门推荐
章鱼:海洋中的智慧生物
新生儿如何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金融科技综合实训
19世纪至今影响人类的100项重要发明及国家
如何解决老式马桶堵塞问题?这种堵塞问题怎样有效预防?
智能与智慧:探索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
2026辽宁MBA考研择校全攻略,一文带你看明白!
右美沙芬,并非只是止咳神药
吃什么对孕妇胃消化好
股票投资需要关注哪些经济指标
租用游戏账号被封禁,谁来担责?
如何开展有趣的团队展示
帕金森治疗的美多芭服用:“3要”牢记,“4不要”避免,病情不恶化
房地产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六大领域重塑行业未来
大户型、高总价新房成交抢眼 西安前11个月房价同比“飘红”
2025年西安楼市分析数据:谁将成为未来楼王?
感冒的5种类型及就医指南
别洛亚尔斯克核电站:推进快中子反应堆技术与新机组建设
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是AI的“能源救星”吗
交通运输服务投诉处理与优化措施
Excel中计算相对误差的完整指南
海南观澜:探寻自然与文化瑰宝的全方位旅游景点指南
居家如何进行踝关节增强训练?
AI地砖铺贴机器人系统:系统组成与应用场景
人才公寓: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的新选择
写春联要从“笔法、结构、特性、风格”四个方面入手!
大学生探寻藏在春联里的中国年味
我国已有71家乳企实施优质乳工程
无线鼠标配对无线键盘怎么连接?一文教你轻松搞定双设备同步
如何评估计算机的算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