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硬件基础知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嵌入式硬件基础知识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jun778895/article/details/142324355
嵌入式系统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中。本文将详细介绍嵌入式硬件的基础知识,包括其组成、详细解析、设计流程和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核心内容。
一、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嵌入式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 处理器:
-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硬件,包括单片机(MC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用于执行程序代码和控制系统的操作。
- 单片机(MCU):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多种外设的芯片,适用于控制类应用,如家电控制、工业控制等。
- 微处理器(MPU):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通常与外部存储器、外设连接使用,适用于需要更高计算能力的应用,如通信设备和高端控制系统。
-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门用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如音频、视频信号处理等。
-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具有硬件可重构能力,用于需要高并行处理能力和灵活性的场合,如数字通信、图像处理等。
- 存储器:
- 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Flash)等。
- ROM(只读存储器):用于存储固件程序和常量数据,通常在生产时编程,内容不可修改或只能少量改写。
- Flash存储器:常用于存储大量数据或程序代码,可电擦除和重写,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嵌入式存储器。
-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存储运行时的数据和变量,断电后数据会丢失。包括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外设接口:
- 提供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接口,如串行接口(UART、SPI、I2C)、并行接口、模拟/数字转换器(ADC/DAC)等。
-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用于简单、短距离的通信。
- SPI(串行外设接口):一种高速同步通信接口,适用于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
- I2C(集成电路总线):一种支持多个设备连接的串行通信接口,常用于连接传感器、存储器等外设。
- GPIO(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用于直接控制简单的外部设备,如LED、按键等。
- 电源管理:
- 提供并管理系统的电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包括稳压器、电源转换器(DC-DC转换器)和电源监控电路。
- 时钟系统:
- 为嵌入式处理器和其他硬件提供同步的时钟信号,包括晶振(晶体振荡器)和PLL(锁相环)。
二、嵌入式硬件的详细解析
- 处理器:
- 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代码和控制其他硬件的工作。MPU和MCU在设计目标、结构和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MPU设计用于执行复杂任务,需要外接存储器和各种外设来构成完整的系统,适合处理大量数据和运行复杂的软件程序。而MCU则将CPU、存储器和外设接口集成在单一芯片上,体积小、功耗低、成本效益高,适用于资源有限、特定功能的嵌入式应用。
- 存储器:
- 存储器在嵌入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存储系统运行所需的指令、数据以及操作系统。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存储器主要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 Flash Memory:分为NOR Flash和NAND Flash两种。NOR Flash具有较快的随机读取速度,适合存储可执行代码;NAND Flash则提供更高的存储密度和较低的成本,但读取速度较慢。
- EEPROM:允许电擦写,适用于存储需要偶尔更新的固件或配置信息。
- SRAM:速度快,不需要刷新,但成本相对较高,适用于高速缓存或小规模数据存储。
- DRAM:成本低,存储密度高,但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数据质量,常用于较大的系统内存。
- 外设接口:
- 外设接口是嵌入式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负责连接系统内部与外部世界,使得嵌入式系统能够接收外部环境的输入信号、执行相应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到外部设备。
- ADC(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处理器处理。
- DAC(数模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用于音频输出等。
- PWM(脉冲宽度调制):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宽度来模拟输出不同的模拟电压值,广泛应用于控制电机转速、LED亮度调节等领域。
- 电源管理:
- 电源管理电路负责为处理器和其他硬件提供稳定的电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包括稳压器、电源转换器和电源监控电路。
- 稳压器:将输入电压调节到适合处理器和其他电路的电压等级。
- 电源转换器(DC-DC转换器):将电源从一个电压等级转换到另一个电压等级,通常用于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中。
- 电源监控电路:用于检测和监控系统的电源状态,确保在电压过低或异常时保护系统。
- 时钟系统:
- 时钟系统为嵌入式处理器和其他硬件提供同步的时钟信号,确保系统各部件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
- 晶振(晶体振荡器):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决定处理器的运行速度。
- PLL(锁相环):用于生成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以满足不同外设的需求。
三、嵌入式硬件设计流程
嵌入式硬件的设计流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元器件选型、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硬件调试和产品测试等步骤。
- 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功耗约束等。
- 元器件选型: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存储器、外设接口等元器件。
- 原理图设计:基于系统需求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系统的电气连接和功能。
- PCB设计:根据原理图进行PCB布局和布线,确保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性等。
- 硬件调试:制作PCB并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 产品测试:进行各种环境测试(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嵌入式硬件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硬件也在不断进步和演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发展趋势:
- 集成化: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逐渐向集成系统(IS)转变,SoC(System on Chip)的概念逐渐形成。未来的IC设计将更加注重多功能性和高效性。
- 能效提升:分立器件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其能效提升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的应用,减少分立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转换效率。
-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国家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推动,嵌入式芯片封装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将有显著的增长和发展空间。
五、总结
嵌入式硬件基础知识涵盖了处理器、存储器、外设接口、电源管理、时钟系统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进行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和调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硬件也在不断进步和演进,为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热门推荐
高中数学角速度与线速度关系内容
标准借条怎么写?附详细模板和注意事项
揭秘收入证明中的收入来源,全方位解读收入构成要素
Radiohead的世纪预言:《OK Computer》与《Kid A》
汽车改装音响前为什么最好做隔音呢?
情绪漩涡中的救生圈!认知行为疗法带你走出心理困境
揭秘微积分核心:探寻极限的奥秘
为什么活着?答案藏在每一个平凡的瞬间
实验操作 | Western Blot 实验步骤 + 不可忽视的小细节(全)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一类有什么区别?
看这个乡镇如何用一个小程序撬动低碳生活
古代书生角色探析
民国时期中国足球实力居亚洲第一:亚洲九连冠,27场24胜3平
下楼梯有恐惧感怎么回事
考研复试须知:往年分数线与报录比的重要参考作用
玉龙雪山索道停运致游客被困?景区回应:已启动限流措施
照相机及其附件的介绍
血糖高的人能不能吃豆腐
查血压高的原因要做什么检查
从立春到雨水:带你领略24节气更迭之美
适合做行道树的43种乔木推荐
好友间的信任是友谊长久的保证
慢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疗和保养
痛经来袭,你属于哪种类型?揭秘痛经真相!
人参果,“长寿果”?
一文详解Vue3.x 中 hooks 函数封装和使用
6大医学类专业盘点!附就业方向及推荐院校
智能贸易:探讨人工智能与国际贸易
天然气输送管道标准
一张图带你详细了解容器和虚拟机这两种虚拟化技术的区别,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