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疗法:重塑医疗健康的未来
数字疗法:重塑医疗健康的未来
数字疗法是通过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近年来,数字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关注。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医学和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利用软件、VR、AR等工具,数字疗法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干预与治疗方案,不仅拓宽医疗服务边界,更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健康管理等多维度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数字疗法概述
定义与优势
数字疗法是由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数字疗法核心特征包括面向特定疾病、基于循证医学、AI驱动等,其本质是医疗服务的数字化,通过将医生的经验转化为软件,并积累健康数据,不断优化,最终将数字化的服务内容转化为治疗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医疗模式,数字疗法具有多方面优势:
提高依从性:数字疗法通过智能化手段,如自动提醒、个性化反馈等,使患者能够接收到提醒、检查通知或康复训练指导,从而确保按时按量完成治疗计划,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最终提高患者依从性。
提高服务可及性:传统模式下,患者需要前往医疗机构才能获得服务,数字疗法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远程医疗、在线咨询等方式,让患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指导和支持,大大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提高医疗效率:数字疗法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算法,自动化地处理和分析医疗数据,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此外,数字疗法还能减少人工操作中的错误和遗漏,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数字疗法,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实体资源的依赖,如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等,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同时,数字疗法还能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患者资源,优化诊疗流程,减少不必要医疗浪费。
提升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数字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能够更好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效果。此次数字疗法让患者通过智能终端获取信息、与医生沟通并接受健康指导,不仅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还提高患者满意度。
分类
数字疗法存在多种分类方式。按功能,数字疗法可以分为预防、管理、治疗三类,预防类疗法侧重于通过数据分析、行为干预等手段,预防疾病发生或降低患病风险;管理类疗法通过健康监测、数据分析、反馈等手段,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状态,减少复发;治疗类疗法直接针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康复,提供精确的治疗方案。根据所针对的适应症,数字疗法可分为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类疾病、眼科疾病、肿瘤疾病等。按使用方式分类,数字疗法又可分为软件单独使用类、软件搭配药品及器械使用类、软件搭配药品及器械使用类。
适应疾病种类
数字疗法治疗疾病的特征如下:一是疾病周期长,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二是治疗干预措施多样,特别是院后干预,涵盖信息媒介与物理因子等手段;三是有明确的临床指南作为治疗依据,确保治疗方案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四是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低,需通过数字化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数字疗法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根据火石创造数据,全球数字疗法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经达到35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实现显著增长,到2025年突破1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6.1%。与此同时,中国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从2021年的3亿美元有望达到2025年的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6%。
图:数字疗法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
总体上,数字疗法目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从政策监管来看,全球范围内对数字疗法的定义与监管框架普遍缺乏清晰界定,专属审批体系尚未健全。从适用疾病来看,当前研发获证的数字疗法产品主要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类、慢病管理类、视觉障碍类等疾病,占总获证数量的81%,此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也逐渐成为重点领域,原因在于它们与数字疗法软件所需求的适应症高度契合,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从产业聚集情况来看,全球数字疗法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主要集中在美国加州及东西海岸地区、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科技创新中心;在国内,截至2023年8月,约有95家企业涉足该领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互联网经济活跃的城市,这一现象凸显了数字疗法“软件融合互联网”的属性与发展趋势。从商业模式来看,数字疗法多数企业还处在商业探索阶段,主要面向患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企业、政府机构,未形成共识。
图:各类型数字疗法医疗器械获证占比情况
来源:信通院
典型企业
凝动医疗
凝动医疗成立于2021年,位于深圳,专注于提供脑疾病数字疗法解决方案。在心理康复领域,凝动医疗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了“特定恐惧心理康复训练软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专业心理训练,创建沉浸式康复环境,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提高生活质量,该产品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广泛应用于多家医疗机构。在运动康复领域,凝动医疗推出了“运动功能障碍辅助评估软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分析患者视频动作,提取运动特征参数,为医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支持运动康复治疗,目前也已在多家机构投入使用。
图:凝动医疗特定恐惧心理康复训练软件
来源:公司官网
脑动极光
脑动极光成立于2012年,位于杭州市,专注于开发认知障碍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公司分别于2023年8月、2024年3月及7月三次递交招股书,被誉为“中国数字疗法第一股”。脑动极光核心产品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该产品已针对4种主要类型的认知障碍的8种适应症实现商业化,并正在开发另外21种认知障碍适应症。二是“心灵岛屿Aurora”,针对抑郁症,结合游戏化设计和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适用于轻中度抑郁发作患者的主要治疗以及重度抑郁发作的辅助治疗。三是其他产品,包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认知能力辅助筛查评估软件及阅读障碍辅助筛查评估软件等。
健海科技
健海科技创立于2015年,专注诊后疾病管理建设及服务运营,实现患者从离院到家庭到复诊的病程全周期管理。健海科技业务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诊后疾病管理服务共建及运营。健海科技与医院合作,共建诊后疾病管理中心,提供专业疾病管理服务,如患者教育、用药指导、复诊提醒等,此外还通过教练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和持续个案管理。二是数字疗法科研平台及服务。该服务旨在简化数字疗法的研制与应用:在研制阶段,它为临床科室提供工具来构建专病管理方案,并支持临床和数据分析,以加速研发;在应用阶段,提供一键启用功能,配备知识库、移动处方执行、远程管理和AI辅助工具,以支持医疗机构和患者的数字化治疗体验。三是智慧患者服务综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随访平台、慢病管理平台等。
视景医疗
视景医疗成立于2008年,位于广州市,是国内领先的数字眼科领域知名公司。视景医疗连续9年获得国高新资质,覆盖全国超过30个省,并与超过2000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已获得授权发明5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2项。视景医疗有两大核心品牌:一是多宝视视觉训练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基于多媒体生物信息刺激的知觉学习项目,专为儿童青少年斜弱视治疗设计,通过视觉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视觉功能;二是贝贝乐近视防控方案,专注于近视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视力健康管理方法,旨在减缓近视发展速度,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涵盖VR可穿戴智能设备、AI视力筛查系统等产品。
图:视景医疗VR产品
来源:公司官网
挑战与建议
挑战
当前数字疗法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下列方面:
监管挑战:数字疗法作为新兴领域,监管框架尚不完善,不同国家对于其定义、分类、审批流程等存在差异,给企业带来挑战。
行业标准与评估体系缺失:数字疗法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评估体系,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患者难以判断其有效性。此外,缺乏标准化的评估方法也增加了企业研发和市场推广难度。
商业模式挑战:数字疗法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实现盈利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此外如何与保险机构合作,将数字疗法纳入报销范围,也是企业待解决的难题。
质量挑战:数字疗法技术复杂性和更新速度快,如何确保数字疗法的持续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重大挑战。此外,数字疗法往往依赖于患者自我管理和数据输入,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是关键。
数据隐私和安全挑战:数字疗法涉及个人健康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如何确保数据安全性和患者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问题。
市场培育不够:目前数字疗法市场认知度仍较低,患者和医生对其了解不足,限制了数字疗法发展。
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创新:出台政策指导,为数字疗法发展提供清晰方向。推动监管创新,建立适应数字疗法特点的审批和监管机制。
推动行业标准与评估体系建设:制定数字疗法的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数字疗法产品的评估与监测,定期发布评估报告。
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与支付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如按效果付费、订阅制服务等。推动医保体系改革,将符合条件的数字疗法纳入医保。探索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为数字疗法提供更多支付方案。
强化质量管理和数据保护: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环节符合标准和要求。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
加大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加大在数字疗法领域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数字疗法中的应用。
加强市场培育与公众教育:加强市场培育工作,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通过论坛、展览等普及数字疗法的知识和应用,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动数字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