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 坚守法律底线,共筑无毒社会
[国际禁毒日] 坚守法律底线,共筑无毒社会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日子。毒品不仅严重危害个人身心健康,还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今年禁毒宣传的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共同构建一个无毒的美好社会。
毒品的严重危害
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由于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次足量尝试就可产生欣快感,并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合成毒品更易成瘾。
苯丙胺类兴奋剂等新型毒品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性精神障碍;同时,这类毒品还会对心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陷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因此合成毒品毒性强烈。
受毒品所致的中枢兴奋、致幻或抑制作用的影响,新型毒品使用者或出现兴奋、狂续、抑郁、幻觉(尤其是被害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和艾滋病、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新型合成毒品危害严重。
如何抵御毒品危害?
- 不好奇。自己不清楚的药品、食品、饮料、香烟等等,不要尝试。那些吃起来很香,老想去吃的东西里面,很可能掺有毒品,使人上瘾,应该提高警惕。
- 不侥幸。不要以为“试一下没关系”。只要沾上毒品,就很难自拔。
- 不轻信。不管是亲朋好友的“诚意”、还是天花乱坠的广告,拿定主意不沾毒品。
- 不辩论。不与劝你吸毒的人讲毒品的危害,不批判他们的行为,以免发生意外。明确表态不吸毒,不要含糊不清,不要模棱两可。
- 不赌气。不要感情冲动,凭“义气”争高低,结果被人用“激将法”套入毒渊。
- 不沾光。不要贪图便宜去吃免费食物,上了坏人的当,堕入毒渊。
人民法院在国际禁毒日中的角色与职责
国际禁毒日不仅是一个纪念和宣传的日子,更是一个行动的日子。人民法院在这一天会肩负起重要职责,通过司法手段严惩贩毒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人民法院还会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禁毒意识。
人民法院开展禁毒工作的措施
1. 保护公民权益,打击贩毒犯罪
人民法院在处理涉毒案件时,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严格依法办案,确保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同时,人民法院还加强了对涉毒案件的审理力度,对贩毒犯罪分子予以严惩,有效遏制了毒品犯罪的蔓延。
2. 预防青少年吸毒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预防青少年吸毒是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法院通过组织开展禁毒知识讲座、法治教育课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毒品危害和禁毒法律法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
强化司法禁毒教育
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判例及执行等方式,加强对吸毒人员、受害者及相关家属的司法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毒品的危害,认识到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重要性。同时,人民法院还积极开展对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联动社会各界力量
禁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人民法院积极联合公安、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行动等方式,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展禁毒工作。
国际禁毒日系列活动不仅是对毒品危害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全社会共同参与禁毒工作的号召。通过坚守法律底线、共筑无毒社会,我们能够共同拥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一个无毒的美好社会而努力奋斗!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