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图片故事】雕漆人物造像——突破中国传统雕漆工艺难题

创作时间:
2025-03-15 07:32: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图片故事】雕漆人物造像——突破中国传统雕漆工艺难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k.sina.cn/article_1784473157_6a5ce64502002zie0.html?cre=wappage&from=cul&loc=3&mod=r&r=0&rfunc=30&tj=cx_wap_news_relate

“尺山、寸树、豆大点的人”,这是雕漆工艺行内对传统雕漆工艺技法的一种描述。意思是雕平面山水风景容易,雕立体人物难。在传统雕漆技艺当中,人物独立雕刻非常罕见。从事十几年雕漆工艺学习、制作的青年雕漆艺术家马宁,却偏偏选择了一门不好做的难活儿。

雕漆,又称剔红,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和精华,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一起被誉为京城传统手工艺“四大名旦”。图为马宁在雕刻作品。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2006年,雕漆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马宁最初学习雕漆也是从花卉、山水开始入手,但是为了把雕漆技艺更有个性的展示出来,最终选择了将人物雕刻作为自己的创作主导方向。图为马宁向参观者介绍雕漆人物作品。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人物独立雕刻罕见,实际也是受雕漆的工艺形式所限。雕漆主要分为剌、起、片、铲、剔等几个工艺步骤,剌这种工艺决定了雕漆更适合平面图案制作,而非立体人物制作。图为一件雕漆摩托车头盔是马宁喜欢的作品。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为了更好地完成人物雕刻制作,马宁的老师文乾刚先生用了一年时间,让马宁专心进行泥塑的浮雕训练,将人物造型以泥塑形式制作出来。这种训练虽然能够完整地表达所塑造人物形象,但是过厚的泥塑体量成为了致命问题。图为马宁在雕刻作品。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由于雕漆是一层一层髹漆而成,所以没办法承载厚度太大的浮雕效果,这就需要雕刻者反复通过训练,将很厚的浮雕,降低到一厘米范围之内,形成薄浮雕效果,并且在薄浮雕的基础上,层次结构保持清晰不乱。图为马宁检查雕漆作品细节。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反复训练、尝试之后,马宁终于可以将人物群组浮雕,控制在8毫米的厚度之中,做到层次、结构、造型均清晰可辨。图为马宁(右)与师弟张金库在研究雕刻作品。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近些年来,马宁的作品多以中国传统文学故事当中的人物为创作题材,制作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神话人物以及民间传说人物的雕漆作品,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雕漆风格,开启了他的人物造像雕漆艺术之路。图为马宁在北京酷车小镇的雕漆艺术展馆向参观者介绍雕漆作品。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图为马宁(左)与合伙人谢勇(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在研究创作作品。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图为马宁的合作伙伴、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谢勇展示一件用老式电视机壳制作的雕漆作品。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图为马宁与参观者在他位于北京酷车小镇的展馆。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图为参观者在北京酷车小镇的马宁雕漆作品展馆参观。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发布于:北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