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深圳“工业上楼”有了建设标准!亮点有这些
国内首部!深圳“工业上楼”有了建设标准!亮点有这些
工业上楼,即在高层建筑中进行工业生产,是解决城市工业用地紧张问题的一种创新模式。近日,深圳正式发布《工业上楼建筑设计通则》,作为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该通则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专项设计等方面,为工业上楼项目提供了标准化指导。
近日,作为国内工业上楼领域的先行者,深圳正式发布《工业上楼建筑设计通则》(简称《通则》),并于202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通则》不仅是深圳市工业建筑设计领域的通用标准,还是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专项设计等方面,对“工业上楼”项目作出更多标准化要求,有利于更合规高效地推进工业上楼工作。
《通则》亮点
涵盖工业上楼策划、规划、建筑、设计全流程技术标准
这是全国首部涵盖策划、规划、建筑、专项全设计流程的工业上楼技术标准。涵盖了设计前期、规划设计、生产用房设计、研发及配套用房设计、专项设计等内容,填补了全国工业上楼建筑设计规范的空白。涵盖“20+8”产业集群工业上楼设计标准
它分析梳理了深圳“20+8”产业空间需求特点,归纳为5类产业空间类型,并规定重点设计内容。
- 解决什么能上楼、怎样上楼、如何上好楼三大核心问题
解决什么能上楼、怎样上楼、如何上好楼三大核心问题,建立上楼生产评判模型。
针对“20+8”产业,还具体到不同工艺和环节,解决能不能上楼的问题。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针对不同环节和工艺,就分为可“上楼”、不可“上楼”且宜独立生产用房、宜低楼层三种情况。
深圳工业上楼模式探索历程
早在12年前,深圳就已经在内地率先探索“工业上楼”的模式。
2012年,宝安区全至科技创新园改造,该项目被业内认为是深圳城市更新背景下诞生的内地第一个“工业上楼”项目,也是深圳最早的市场化工业上楼园区。但此后10年,通过市场化渠道涌现的“工业上楼”项目并不多见。
2022年,深圳全面开启“工业上楼”行动,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政府出手搭建平台,用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产业空间留住企业,保住制造业基本盘,以实现深圳“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战略目标。
2022年11月,深圳重磅发布“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空间建设“5年计划”,宣布从2022年起,将连续5年,每年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建设≥2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租金、定制化产业空间。并且,所有“工业上楼”厂房租金不超过35元/月/平方米,年涨幅不超过5%。
这一“5年计划”把深圳“工业上楼”行动推上了高潮。
1月10日,深圳举行“20+8”产业2000万㎡“工业上楼”厂房空间项目招商大会,深圳首批已规划建设的72个优质“工业上楼”项目亮相,厂房总面积达2306.5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4.2。其中,50个项目在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范围内。
去年,深圳第一年2000万平方米的工业上楼筹集和建设目标超额完成。
并产生不少代表项目:深圳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和首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宝龙专精特新园,项目自2022年动工至2023年底首期竣工交付企业入驻。
来自深圳国资的消息显示,今年2月,宝龙专精特新园已迎来首批投产企业。
宝龙专精特新园。 图源奥意建筑
由深投控与宝安区政府合力开发的“宝安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目前一号园区已于3月31日验收,即将正式投入运营。
该项目是深圳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和“工业上楼”先行示范区,重点布局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四大产业集群,未来将打造为“三生融合”“三创结合”的全球标杆产业园,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
总结来看,工业上楼的底层逻辑在于强调为深圳“制造业当家”配套服务,其价值不仅在于让企业更上一层楼,更对深圳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此次深圳率先发布规则,也将为各地推动工业上楼,实现产城融合、引领产业升级,积累更多制度性创新和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