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名城和她背后的诗人——镇江篇
旅游名城和她背后的诗人——镇江篇
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从春秋时期的“朱方”到如今的“镇江”,这座城市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留下了数不清的诗篇和传说。本文将带你走进这座低调的旅游名城,领略其背后的文化魅力。
镇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被称为“朱方”。随后,吴国被越国所灭,楚国又灭越国,并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秦始皇南巡至此,因见此地形势雄险,遂命3000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并改名为丹徒。东汉末年,孙权在镇江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作为都城南京的东部屏障,从此镇江有“京口”之称。隋朝时期,镇江称为“润州”,北宋时期正式定名为“镇江”。
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扼南北要冲,得山水之胜,钟灵毓秀,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无数传世诗篇。你可能想不到,与镇江相关的诗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数量排名第一。
现在来镇江旅游,必打卡的景点是“三山一渡”——金山、北固山、焦山和西津渡。三山论历史知名度,是金山>北固山>焦山。
金山的知名度主要来自金山寺,金山寺是中国四大名寺之一,是临济宗的著名禅修道场,更为人所知的是,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该寺整体处于坡地上,分层筑台,山与寺浑然一体,呈现出“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风貌。
金山寺
语文课本中的镇江,基本都离不开北固山,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除了语文课本里的诗词,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甘露寺娶亲,也给北固山增添了不少知名度。和金山一样,北固山海拔不高,只有五十几米,游览比较轻松。山上的北固楼是后建的,登临眺望大江,“满眼风光北固楼”,景色还是非常不错的。
北固山景区
焦山应该是三山中知名度最低的一个,但如果是看风景,却是最美的那个。焦山是江上的一个小岛,山不高。风景区拥有定慧寺、焦山碑林、吸江楼、别峰庵、古炮台等景点,是以碑刻文化、“江中浮玉”、寺观园林等为景观特色的景区。焦山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被誉为“书法之山”,焦山的寺庙建筑藏在古柏翠松之中,和金山寺“寺裹山”相反,形成了独特的“山裹寺”景观。
焦山吸江楼
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西津渡的渡口今已不存。西津渡唐代曾有金陵渡之称,金陵渡名字虽然带了金陵二字,但是并不在南京。隋唐时期,曾经做过都城的金陵被当权者打压,降级为县,隶属于润州(即镇江)管辖,按照当时的惯例,文人墨客会将县的别号当作州的别号使用,所以西津渡也被称为金陵渡。关于金陵渡最知名的诗作要来自唐代诗人张祜的名作《题金陵渡》,诗云:“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渡全景
镇江旅游,除了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镇江美食也非常丰富,锅盖面、蟹黄汤包、肴肉都值得尝试。
锅盖面
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