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和护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和护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104/5341304212012023.shtm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尤其是1岁左右的婴幼儿更为常见。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很吓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不会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和护理方法,帮助家长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小儿热性惊厥概述

小儿热性惊厥是一种与发热相关的惊厥现象,通常发生在体温急剧上升期间,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致。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对发热的敏感性和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在体温上升期间,脑内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导致惊厥阈值降低,从而引发惊厥。

流行病学特点

  • 发病率:小儿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约占小儿惊厥的30%左右。
  • 年龄分布: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尤其是1岁左右的婴幼儿更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 性别差异:在男女小儿之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 季节和地域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季节交替和气温变化较大的时期更为常见。地域分布方面,无明显的地区差异。

临床表现与分型

热性惊厥的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抽搐持续时间短暂,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根据临床特点和脑电图表现,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 单纯型: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短,无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 复杂型: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长,可伴有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根据小儿热性惊厥的典型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具体标准包括:

  • 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
  • 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 无热惊厥史;
  • 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

小儿热性惊厥需要与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等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进行鉴别。其中,颅内感染可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中毒性脑病则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癫痫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和意识障碍,无发热诱因。

急救处理措施

现场初步处理

  1. 安全环境:避免周围存在尖锐物品或硬物,防止二次伤害。立即将患儿置于安全环境。
  2. 意识评估:观察患儿是否有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等表现。
  3. 呼救准备: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准备好急救所需的物品,如纱布、压舌板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清除分泌物: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窒息。
  2. 保持通畅:解开患儿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吸氧:如有条件,可给予患儿吸氧,以改善缺氧状态。

控制惊厥发作

  1. 给药途径:首选药物为地西泮(安定),可迅速控制惊厥发作。可选择静脉注射或直肠给药,根据患儿情况和现场条件选择最合适的给药途径。
  2. 用药观察:用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

降温方法

  1. 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帮助患儿降低体温。
  2. 药物降温:如患儿体温持续升高,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3. 注意事项:在降温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避免过度降温导致虚脱等不良反应。同时,还需注意给患儿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

护理工作要点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记录并观察其变化趋势。
  2. 惊厥症状观察:注意惊厥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抽搐部位及程度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意识状态评估:评估患儿的神志是否清晰,有无嗜睡、昏迷等现象。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1. 心理支持:给予患儿及家长情感上的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2. 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热性惊厥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3. 指导配合:教会家长如何正确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促进患儿康复。

预防并发症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
  2. 安全防护: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患儿在惊厥发作时受伤。
  3. 预防脑部损伤: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体温,减少惊厥发作对脑部的损伤。

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

  1. 出院指导:向家长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休息、用药等方面。
  2. 定期随访:建立患儿健康档案,定期电话随访或安排复诊,了解患儿的康复情况并给予指导。
  3. 异常处理:如发现患儿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和处理。

药物治疗与监测

常用抗惊厥药物

  1. 苯巴比妥:为长效巴比妥类药物,主要用于镇静、抗惊厥,对小儿热性惊厥有较好疗效。
  2. 地西泮: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常用于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
  3. 咪达唑仑:为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快,主要用于短期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用药原则

  1. 联合用药:对于难治性小儿热性惊厥,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2. 剂量调整: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逐步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