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民国购买的德制150毫米榴弹炮实际作用相当有限

创作时间:
2025-03-16 03:12: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民国购买的德制150毫米榴弹炮实际作用相当有限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ARP68KP055655P9.html

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从德国购买了一批150毫米榴弹炮,组建了两个重炮团。这批火炮在抗战中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性价比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更多是撑门面,象征意义更大些。

现存于世的32倍径150毫米榴弹炮

首先先简单说一下这批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的情况。1935年,国民政府以战略稀有金属钨矿为抵押,从德国定制了24门150毫米榴弹炮(第一批次),以加强陆军炮兵作战能力。当时对标日本陆军的最新式150毫米榴弹炮——九六式,九六式号称最大射程15公里(实际也就12公里),因此国民政府要求采购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必须达到15公里。德国现役sFH18式150毫米榴弹炮根本达不到(最大射程13公里),德国工程师把火炮倍径由30提升到32,最大射程才达到15公里,因此第一批炮称为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

当时,国民政府军政部以这24门重型榴弹炮,组建了第一个机械化重炮团—机械化炮兵第10团(史称“炮10团”),这也成为当时中国最强的炮兵团。据相关资料介绍,在沪宁军事演习中,德制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展现出极强的摧毁能力。在起爆点半径100米内,无人能生还;无论是永久还是半永久的地下工事,都可以轻松摧毁。因此,国民政府决定加购第二批共计75门,以此扩充国军重炮团,组建4个野战炮兵团。

半履带牵引车牵引重炮

但是在1937年7月7日,日本突然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因此爆发。日本政府从中作梗,企图让德国军工企业取消生产订单,由于日德是同盟关系,德国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后中止了后续的生产订单。不过德国政府同意从德军现役sFH18式150毫米榴弹炮中抽出20门交付国民政府,伪装成七七事变前运输到中国,算是一种安抚,国民政府用这20门重炮组建了机械化炮兵第14团。

所以从德国购买的150毫米榴弹炮一共44门,第一批24门(32倍径),第二批20门(30倍径)。火炮总数量太少了,并且在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南京战役中又损失了一批。虽然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看起来很威武,但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

国军炮兵在演练操炮

首先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的战场生存能力就堪忧,抗战前/中期日寇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在日寇飞机威胁下很难存活下来,这决定了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放开手脚。实战中,德制150毫米榴弹炮更多是用来打高价值目标,并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打一顿炮弹就撤退,例如淞沪会战中炮击日军驻跑马厅临时机场。一旦滞留战场时间长了,鬼子飞机马上就过来轰炸了,昂贵的重炮就会受到损失。为保护重炮免于敌机的轰炸,每次炮击后立即将大炮迁离现场掩蔽,一到深夜,再利用夜幕的掩护进入阵地发炮。

其次,虽然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的射程比日军同等级的150毫米榴弹炮远,但是别忘了,日军还有射程更远的火炮。日军的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和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超过18公里,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更是超过26公里。并且数量上,日军这些远射程火炮多达数百门。也就是说即使日寇不出动空军,双方炮兵对决,国军的德制150毫米榴弹炮也占不到便宜。

Sd.Kfz.6式半履带牵引车

另外,德制150毫米榴弹炮适合攻城战和守城战使用,但战场机动能力较差。 32倍径150毫米榴弹炮的牵引重量达到7吨,这太重了。以当时中国的道路情况,可供通行的地区并不多,这意味着能参加的战斗并不多。相反日军150毫米榴弹炮就几吨重,要灵活多了,加上数量多,对国军威胁很大。日军150毫米榴弹炮有三种:三八式、大正四年式和九六式,其中大正四年式就有280门之多。

该炮机动性的问题德国是用Sd.Kfz.6式半履带牵引车来解决,国民政府开始也引进过,但采购六辆后发现达不到预期目标便放弃了(原计划采购50辆)。当时国内维护水平有限,对于半履带式车辆复杂的结构很难维护,后采购德国亨舍尔T33G1式轮式卡车来牵引。但以旧中国的道路情况,轮式卡车牵引太受限,总不能去战场先修路吧?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由于这批重炮及配套的弹药国内无法独立生产,全靠进口。德国断供后,火炮损失一门就少一门,炮弹打一发就少一发,作战效果更是大打折扣。随着抗战的进行,当初随炮一起进口的炮弹消耗殆尽,这些德制重炮在战场上发射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后来英国人将从北非战场上缴获的德国炮弹运抵中国后,得到补充的德制150毫米榴弹炮才重新投入到了滇西反攻的战场。

sFH18式150毫米榴弹炮

最后也看一下实际战绩,德制150毫米榴弹炮最大的一次贡献是在1941年10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当时向长沙进攻的日军第6师团冲到长沙城外围,国军部署在岳麓山上的炮14团第4连的2门德制150毫米榴弹炮依托地形之利,充分发挥其射程和威力优势,猛烈炮击日军,造成日军数百人伤亡,为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立下大功。可见德制150毫米榴弹炮在抗战中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国府采购的第一批24门德制150毫米重榴炮,总价高达2088万元法币。用这些钱采购更多的山炮迫击炮,对当时的国军更有意义。例如国府兵工署的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生产成本只有480法币,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惜数量太少、只有精锐部队才能做到每个步兵营配备2门(还是理论上),如果装备数量再多些的话作用更大。但没办法,都是洋买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民国购买的德制150毫米榴弹炮实际作用相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