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肺部混合密度病灶诊断:影像学表现与病史分析的综合考量

创作时间:
2025-03-16 05:18: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肺部混合密度病灶诊断:影像学表现与病史分析的综合考量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002184511418

在肺部结节的诊断中,影像学表现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临床情况往往复杂多变。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病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影像学特征和病史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判断肺部结节的性质。

病例背景

一位60岁女性患者,有乳腺癌手术史(今年1月手术,术前化疗,术后放疗),在术后复查中发现肺部结节。首次发现时间为2024年8月12日,CT显示右肺上、中叶有新发斑片影,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9月2日复查时,病灶大小约为29mm x 20mm,影像学表现符合恶性特征,但临床医生认为需要进一步分析。

影像学表现分析

2024年8月12日影像


右上病灶混合密度,瘤肺边界清,整体轮廓清楚,有明显血管进入;边缘毛刺明显;灶内有细支气管通气征;灶内有实性成分而且占比较大;可见浅分叶的样子,灶内密度杂乱不均。是很典型的恶性影像表现。


另有层面见病灶明显的月牙铲征,而且表面短毛刺明显,实性成分也明显,整体轮廓与边界均清楚。同样是非常典型的恶性影像表现。


上叶后段有实性结节,边缘很光滑,收缩力不强,更像良性些。左上叶有淡磨玻璃密度结节,轮廓与边界清楚,考虑是肿瘤范畴的,但风险低,目前可随访。


右中叶也是混合密度结节,整体轮廓与边界清,灶内密度杂乱,有磨玻璃成分,有毛刺征。

抗炎治疗后(2024年9月3日)影像


病灶说不上显著吸收好转,实性成分仍很明显,但扫描的条件存在差异,所以不可靠。


右上后段病灶灶内似乎有过高密度的成分,邻近胸膜有增厚,叶间裂也有增厚。


纵隔窗发现此灶伴明显钙化,所以此灶是良性的。


右中叶病灶形态也有所变化,但范围说不上有缩小,收缩力稍显弱,但同样基于扫描条件不一致,可靠性差了点。

进一步分析

通过对比2023年12月乳腺癌手术前的影像,发现:


右上叶主病灶处当时没有任何异常。


右上后段病灶当然没有变化。


右中叶处也没有异常的。

诊断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 绿色病灶(钙化灶)没有变化,考虑良性;
  • 红色和蓝色病灶在2023年12月时不存在,且影像学表现不符合恶性肿瘤的快速进展特征;
  • 考虑炎症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新冠、隐球菌等感染因素。

临床启示

  • 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单次影像学表现可能具有欺骗性,需要结合病史和随访对比来综合判断。
  • 随访间隔时间的选择:对于考虑炎症的混合密度病灶,建议抗炎治疗后4-6周复查;若病灶较小且恶性风险不高,可3-6个月复查一次。

本文原文来自梅斯医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